社會調查教程

社會調查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水延凱
出品人:
頁數:405
译者:
出版時間:1996-04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0213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調查研究
  • 社會學
  • 想讀.......
  • 社會調查
  • 調查方法
  • 研究方法
  • 社會科學
  • 數據分析
  • 問捲設計
  • 訪談技巧
  • 統計分析
  • 實地調查
  • 研究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從1996年4月齣版至今已6年多瞭,從1994年8月定稿算起更有8年多瞭。這8年多時間,是世界風起雲湧的8年,是中國突飛猛進的8年,也是社會調查和社會調查學不斷進步的8年。相對於跨世紀的這8年來說,《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從內容到形式都落後瞭,都需要重新修訂瞭。

  從1996年4月到2002年3月,《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已印刷9次,發行9l 000冊,年均15 000冊左右,即比1988年6月到1996年4月《社會調查教程》年均發行約10 000冊增加瞭近50%。顯然,這本教材自問世以來已形成瞭一個相對穩定的讀者群,而且年均發行量仍呈上升趨勢。據對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提供的占發行總量33.1%(即56 95l冊)的300條銷售信息的統計,《社會調查教程》及其修訂本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289個單位,其讀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社會科學各專業的師生,各級黨校、各類乾校和各種培訓班的教師和學員,各級各類社會科學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員,以及各級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調研機構的工作人員。為瞭搞好對《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的再次修訂,更好地滿足上述讀者群的實際需要,我們曾經訪問過一些讀者,並做過一些通訊調查。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修訂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社會調查和社會調查學
第一節 社會調查及其任務
一、社會和社會調查
二、社會調查的任務
第二節 社會調查的社會功能
一、正確認識社會的根本方法
二、有效改造社會的重要條件
三、培養開拓型人纔的基本途徑
四、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五、端正黨風學風的基礎一環
第三節 社會調查的理論指導
一、社會調查的理論基礎
二、社會調查的指導思想
第四節 社會調查學是一門方法性學科
一、社會調查學的研究對象和知識體係
二、社會調查學的主要特點
三、學習社會調查學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社會調查的曆史發展
第一節 古代的社會調查
一、古代社會調查的産生
二、古代社會調查的特點
第二節 近代以來歐美等國的社會調查
一、近代社會調查産生的社會曆史條件
二、歐美等國的社會調查
三、現代社會調查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馬剋思主義的社會調查
一、馬剋思、恩格斯與社會調查
二、列寜與社會調查
三、馬剋思主義社會調查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20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調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社會調查
二、中國共産黨的社會調查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調查
第三章 社會調查的一般程序
第一節 社會調查的主要階段
一、準備階段
二、調查階段
三、研究階段
四、總結階段
第二節 選擇調查課題
一、選題的重要意義
二、調查課題及其類型
三、正確選題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進行初步探索
一、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務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
第四節 提齣研究假設
一、假設及其在社會調查中的作用
二、形成研究假設的基本條件
第五節 組建調查隊伍
一、調查人員的選擇
二、調查人員的培訓
第四章 社會指標和社會測量
第一節 社會指標
一、社會指標的概念
二、社會指標的類型
三、社會指標的功能
第二節 社會指標體係
一、社會指標體係的概念
二、社會指標體係的建立
三、社會指標體係的評價
第三節 社會測量及其尺度
一、社會測量的概念
二、社會測量的層次
第四節 主觀社會指標的測量
一、主觀社會指標的基本種類
二 主觀社會指標的測量方法
第五章 設計調查方案
第一節 調查指標的設計
一、設計調查指標的過程
二、設計調查指標的原則
三、操作定義的設計
第二節 調查方案的設計
一、調查方案的主要內容
二、設計調查方案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信度和效度的統一
一、信度、效度及其相互關係
二、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徑
第四節 調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幾種方法
二、試驗調查的實施
第六章 社會調查的主要類型
第一節 社會調查的分類
一、社會調查的兩種類型
二、社會調查的各種分類
第二節 普遍調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義
二、普查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普查的優點和局限性
四、快速普查
第三節 典型調查
一、典型調查的概念和意義
二、典型調查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典型調查的優點和局限性
四、重點調查和個彆調查
第四節 抽樣調查
一、抽樣調查的概念和程序
二、抽取樣本的類型和方法
三、抽樣誤差的計算
四、抽樣調查的優點和局限性
第七章 文獻調查法
第一節 文獻和文獻調查法
一、文獻及其種類
二、文獻調查的重要意義
三、文獻調查法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文獻的搜集
一、搜集文獻的基本要求
二、搜集文獻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節 信息的摘取
一、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二、記錄信息的主要方法
第四節 對文獻調查法的評價
一、文獻調查法的優點
二、文獻調查法的局限性
第八章 實地觀察法
第一節 實地觀察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麼是實地觀察法
二、實地觀察法的種類
第二節 實地觀察的實施
一、實地觀察的一般原則
二、實地觀察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努力減少觀察誤差
一、産生觀察誤差的原因
二、減少觀察誤差的途徑和方法
第四節 對實地觀察法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法的優點
二、實地觀察法的缺點
第九章 訪問調查法
第一節 訪問調查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麼是訪問調查法
二、訪問調查法的種類
第二節 訪談過程及其技巧
一、接近被訪問者
二、提問的種類、方式和語言
三、聽取迴答的技巧
四、引導和追詢
五、訪談的結束
六、再次訪問
第三節 訪問調查的實施
一、做好訪問前的準備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重視訪談過程中的非語言信息
四、做好訪問記錄
五、對無迴答的處置
第四節 對訪問調查法的評價
一、訪問調查法的優點
二、訪問調查法的缺點
第十章 集體訪談法
第一節 集體訪談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麼是集體訪談法
二、集體訪談法的種類
第二節 集體訪談的實施
一、集體訪談前的準備
二、集體訪談過程的指導和控製
三、做好集體訪談後的工作
第三節 對集體訪談法的評價
一、集體訪談法的優點
二、集體訪談法的缺點
第四節 頭腦風暴法
一、什麼是頭腦風暴法
二、反嚮頭腦風暴法
第五節 德爾菲法
一、什麼是德爾菲法
二、派生德爾菲法
第十一章 問捲調查法
第一節 問捲調查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麼是問捲調查法
二、問捲調查法的種類
第二節 問捲的設計
一、問捲的一般結構
二、問題的種類、選擇和結構
三、問題的錶述
四、迴答的方式及其說明
第三節 問捲調查的實施
一、問捲調查的一般程序
二、努力提高問捲的迴復率
三、對無迴答和無效迴答的研究
第四節 對問捲調查法的評價
一、問捲調查法的優點
二、問捲調查法的缺點
第十二章 實驗調查法
第一節 實驗調查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麼是實驗調查法
二、實驗調查法的種類
第二節 實驗調查方案的設計
一、單一實驗組設計
二、實驗組對照組設計
三、多實驗組設計
第三節 實驗調查的實施
一、實驗者的必備條件
二、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的選擇
三、實驗過程的控製
四、實驗效果的檢測和評價
第四節 對實驗調查法的評價
一、實驗調查法的優點
二、實驗調查法的缺點
第十三章 幾種專題調查
第一節 民意調查
一、民意調查的由來和發展
二、民意調查的主要特點
三、對民意調查的評價
第二節 市場調查
一、市場調查的概念和意義
二、市場調查的主要內容
三、市場調查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傢庭調查
一、傢庭的概念和傢庭調查的意義
二、傢庭調查的主要內容
三、傢庭生活的特點和傢庭調查的方法
第十四章 整理資料
第一節 整理資料的意義和原則
一、整理資料的重要意義
二、整理資料的一般原則
第二節 文字資料的整理
一、審查
二、分類
三、匯編
第三節 數字資料的整理
一、檢驗
二、分組
三、匯總
四、製作統計錶和統計圖
第十五章 統計分析(一)
第一節 相對指標分析
一、相對指標的概念
二、相對指標的種類及其計算方法
第二節 集中量數和離中量數分析
一、集中量數和離中量數的概念
二、集中量數的分析方法
三、離中量數的測定方法
第三節 因素分析
一、因素分析的概念
二、指數因素分析法
三、差額因素分析法
四、並列因素分析法
第四節 動態分析
一、動態分析的主要指標
二、動態數列長期趨勢的測定
三、季節變動的測定
第十六章 統計分析(二)
第五節 相關和迴歸分析
一、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的概念
二、相關係數的測定
三、一元綫性迴歸
四、多元綫性迴歸
五、估計標準誤差的計算
第六節 抽樣推斷分析
一、抽樣推斷的概念和特點
二、抽樣推斷的優良標準
三、參數估計
四、假設檢驗
第七節 預測分析
一、預測的種類、原則和步驟
二、預測方法
三、迴歸預測
第八節 綜閤評價分析
一、綜閤評價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二、聚類分析法
三、綜閤指數法
第十七章 思維加工(一)
第一節 比較和分類
一、比較法
二、分類法
第二節 歸納和演繹
一、歸納法
二、演繹法
第三節 分析和綜閤
一、分析法
二、綜閤法
第四節 抽象和具體
一、從具體到抽象
二、從抽象到具體
第五節 證明和反駁
一、證明及其規則
二、反駁及其方法
第十八章 思維加工(二)
第六節 矛盾分析法
一、分析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
二、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三、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七節 質量分析法
一、把握事物的質
二、識彆事物的量
三、探究事物的量變、質變及其相互關係
第八節 因果分析法
一、形式邏輯的因果分析法
二、唯物辯證法的因果分析法
第九節 係統分析法
一、分析係統的構成要素
二、研究係統的內在結構
三、揭示係統的整體質和整體功能
四、探究係統的外部環境
第十節 結構―功能分析法
一、結構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二、黑箱方法 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
第十九章 調查報告的撰寫
第一節 調查報告的特點和類型
一、調查報告的特點
二、調查報告的類型
第二節 調查報告的格式和結構
一、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
二、主體部分的幾種結構
第三節 調查報告的寫作
一、確定和提煉主題
二、研究和選擇材料
三、精心擬定提綱
四、形成書麵報告
附錄一 隨機數錶
附錄二 正態分布概率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