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章 谁不给我们工作?
有一个美国人告诉我们:工作机会终结了!
是谁不给我们工作?
朱总理在一次万人大会上做报告,表达了如下意思:
国企困难的根源在于几十年的重复建设,尤其是外
贸投资的重复项目,投产一个,一大批国企就得关门,职
工就要下岗。另外,技术在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
因而用人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工人不向服务行业转是不
行的。
朱总理还说,现在,有的地方发生职工游行、示威的
现象,个别还有卧轨的。无论如何,不该卧轨影响交通啊!
游行、示威也不是政策造成的,党中央的政策怎么会造成
游行、示威?游行、示威是那个地方、企业的领导的官僚
主义、腐败堕落、不关心工人死活而造成的。只要清除腐
败,问题就好解决了。
看来,给不给工作,改革和政府都说了不算!
最终算数的还是自己!
政府已经承诺,国企职工下岗,保证其基本生活,但
工作还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去找适合自己的门径
科学预测,未来每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职业革命,每次
革命都要淘汰一批人,但同样造就一批新人。要成为新
人 就必须迎接学习挑战,获取技能,方能走向新岗
第一章 始料不及的坏事
仿佛昨日,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等一批年迈的革命
领袖还为工作终老病逝在岗位,一大批被解放的老干部
以病弱之躯重返工作岗位,忽然间,我们年富力强的部
长、司长、局长们,都在经历政府大裁官的煎熬。官员下
岗,职工下岗,这是为什么?
何谓下岗?
三年前,一个外国劳工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一位老
资格外事翻译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大难题:“下岗”怎么翻
译?
有人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下岗相当于“分居”,失业等于“离婚”
一位经济学家干脆说道:
下岗就是失业,只不过人们不愿意以“失业”一词以
蔽之。
看!悬挂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达摩克利斯剑,正在我们
头上闪着寒光!
江主席 、朱 总理 为什 么 夜 不能寐
国以民为本,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体察其疾苦。
“为人民服务”喊了几十年,现在却把1000万人撵下岗位,是
不是打了自己嘴巴?
总书记道出了其中关键:
下岗不可避免会给职工带来困难,但符合职工群众的长远利
益。
我的黑夜比白天多
人们习惯了端“铁饭碗”过日子,一旦打破这个“规矩”,真
不知道该怎么过。
“岗”乃关系到家庭生计之大事,没“岗”就无处领工资,就
无法糊口。
昔日“主人翁”,今日失业者,“下岗女工莫流泪,擦脂抹粉
夜总会”。知不知下岗工人心里啥滋味?
社会 感 到 了沉 重和 震 动
前几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曾令人头痛不已;
目前职工下岗失业才真正让人胆战心惊。
许多人大摇其头:中国要乱!
农民再穷还能自己生产粮食填饱肚子,下岗工人将形成城市
赤贫阶层。
“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能这样过!”
下岗人员 :
拖着“职工待遇”尾巴的失业者
《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下岗”一词。
北京人才交流协会会长韩光耀说道:
下岗职工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就是失业人员。
下岗=失业十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各项保障。
这也可以称作“有中国特色”的失业吧。
下岗职工知多少
零失业神话是靠“城乡壁垒”创造出来的,实在不行,来一
次上山下乡!
职工下岗、政府官员下岗,充其量不过1000多万,搞得草木
皆兵,人心动荡,却没有几个人问一问:农民会不会下岗?
胡鞍钢博士认为:中国最突出的就业压力,是农村剩余劳动
力数量异常之大!
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
二到三亿多,完全可以组建世界第三个人口大国!
第二章 未必不是好事
下岗的人看见这句话不气死才怪。
一句话:流水不腐,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哪里来?
下岗是中国劳动力的一次大解放!这么说绝不过分!
朱总理大讲“三个到位”:下岗问题解决得好坏 是
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
减人增效,国有企业的起死回生术
有没有人问:减人一定会增效吗?减人怎么才能增
效?
1000万下岗职工,相当于一个中小国家的人口。
让这些人填饱肚子并不难,难的是通过下岗,治愈中
国的痼疾,把“坏事”变成“好事”,否则“下岗”岂不
是白“下”了?
假如没有人下岗,才是现代中国的悲哀
冗员,是当今中国的“怪现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冗员,
毫不夸张。
冗员,败坏风气,涣散人心,侵蚀效率,已为中国一大公害!
要么企业消灭亏损,要么消灭亏损企业。
经济学家警告:
如果不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国有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下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中国企业是永远也断不了奶的孩子,连奶都断不了,怎么会
自己走路?
“三铁”决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表现,恰恰是旧体制
的劣根性的遗存!
国企改革,“铁”字当头。
铁字破去,海阔天空!
社会保障的大堤该筑起来了。
下岗:政府把社会保障提上重大议事日程
百年不遇的九八大洪水一过,各地修坝筑堤,好不热闹。
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的保命大堤,堤没修好,洪水突发,
怎么能不泛滥成灾?
国际劳工局局长米歇尔・汉森告诫世界各国:
如果一个国家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产业工人的
社会保障出现纰漏,那么这个国家构建任何一种市场经济体系都
是不可能的。
下岗也有正效应
百分之百就业率就是好事吗?
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员可以是市场经济劳动力的“蓄水池”。
我国人口素质堪忧!把这次下岗当成对职工的一次素质大检
查,可以说是一桩好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岗给中国提供了一次契机:企业可以换
血,人可以换脑!
第三章 历史深处的透视
反思历史不能推卸责任。
富国强兵,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
人多力大,白手起家,超英赶美。多么豪迈,多么激
昂!
没想到:后起赶超型现代化 省了时间多了负担
“错批一个人 多生几亿人”。
人口压力,造成了旧的就业结构,旧的生产结构,是
今天下岗、失业的主根源。一谈到人口,人们就摇头,没
治了。殊不知,最多的人口提供了最大的市场,外国“资
本家”们望着这块肥肉满口流涎。中国的企业,怎么能身
在福中不知福?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场→最发达的经
济→最多的就业机会。这个推论能不能成为现实?
从下放、下乡、下海到下岗
60年代“下放”,70年代“下乡”,
80年代“下海”,90年代“下岗”。
中国人不但不缺少幽默感,幽默中还闪着智慧之光。
都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怎么一“下”再
“下”,“水性”十足?
不同的“下”,内涵不同,从“下”到“下”的变化,正反映
了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进步。
毛泽东的 “人海战术”
“人口爆炸”。
美国人类学家赫茨勒的比喻多么形象。
“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
来!”
这种情结使我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30年间人口翻了一番,人间奇迹真的创造了出来!中国人的
生殖能力实在让人佩服。
“低生育率高增长率”,中国人口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原始工业化与僵化的结构
百年来,工业化的梦想令数代中国人前赴后继。
职工下岗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问题,但却不是企业改革造
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积累的结果。
这次大变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小病不治,积
重难返,就得动大手术,受更大的痛苦!
体制问题与非体制问题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人类的绝大部分灾难,乃是根源于人类的无知。
西方各国完成工业革命,多则几十年,少则十几年,无不水
到渠成。
中国历经一百多年,至今仍在声嘶力竭召唤“现代化”!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盲目和无知,其中最大的盲目,就是对
计划经济模式的盲目推崇,最大的无知,就是对自由竞争的市场
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的无知。
重复建设:干出的是亏损和下岗
“阿里斯顿现象”。
人们恐怕永远不会忘记80年代一窝蜂上马又纷纷落马的那
出悲喜剧。
重复建设扼住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咽喉!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论调:
搞市场经济重复建设不可避免。
有关认识估计:我国无效投资大约占总投资的1/3,也就是
3.2万亿元。
为祸大矣!
痛骂“社会主义没有失业”
失业,仿佛一个幽灵,徘徊在地球上空。
欧盟执行主席雅克・桑特绝望地说道:失业正成为侵害我们
社会的癌症。
中国政府于1958年郑重宣布:
中国已经彻底消灭了失业现象!
“低工资,广就业”,我们打肿脸充了20多年胖子。
“由于不承认失业,就有了待业,就有了待业的说法,大家心
里都明白,待业就是失业。”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揭“胖子”的“底细”。
市场转型走了人
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竞争。
竞争是一把利剑: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以滋生罪恶,毁
灭良知……
市场造就企业,市场也毁灭企业,优胜劣汰,这就是铁面无
私的生存法则。
“亚都现象”告诉我们:
没有淘汰就没有进步,没有破产就没有繁荣;
寻求生路,早下水的早上岸。
“破产”惊雷大震荡
有人曾这样毫不客气地说:“市场造就企业,市场也毁灭企
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法则。
企业停产、半停产、 破产,成千上万的职工下岗了,失业了,
他们被无情地推向社会。
企业兼并潮涌华夏
这曾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雷区”,令人望而却步。这曾是一个
在改革进程中,人们试图回避可又回避不了的问题。
然而,无论是理论的演绎还是现实的发展,都明明白白地指
出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只对竞争的强者微笑,市场经济从来
不会无原则地保护弱者!
“穷庙”缘何穷:三分外因七分内患
按理说,和尚六根清静,“公仆”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富庙”里有“富方丈”这还不算奇怪,奇怪的是“穷庙”里
也有“富方丈”。
没有好“方丈”,再好的“经”也会被歪嘴的和尚念砸了。
西方:“企业破产,老板跳楼”;
中国:“企业破产,厂长高就”!
亏损企业首先下岗的该是厂长!
经济形态转变要高人
许多企业都有同感:中国最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员,最盛产
的是肥头大耳的官僚。“猎头公司”盛行一时,验证了一句老话:
物以稀为贵。
中国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有人说得好:
企业领导者对知识经济缺乏认识,带来的是企业的下岗;民
众对知识经济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带来的将是民族的下岗。
这是又一次革命!
第四章 是谁下了岗
现在很多人没下岗,往往有话外音:下岗的当然是最
差的,优胜劣汰嘛。
有人据1000万下岗者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属于“结
构性失业”。
钱从哪里来,企业向哪里去。这不是“拜金主义”,这
是市场经济
一产、二产、三产、钞票像河水沿着“等高线”逐渐
下流。
“老一辈”企业吃不消了 五大行业纷纷使出了“最
后一着”:减人!
共和国经济到了“更年期”中老年人受到了强烈的
同频震动。
女工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工作还有我的一半吗?”
结 构调整下了人
经济结构迅速变革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之一。
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茨总结道。
每次经济结构调整,都会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人员”。
今天没下岗,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下岗。
增长方式换了人
整个20世纪,中国经济社会不是没有增长,而是没有实现有
效增长。
孙冶方感叹道:
对资本家来说:生产不计财务成本,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
是在我们,不惜工本似乎是社会主义建设应有的气魄。
刘光国指出:
中国应从过去以粗放方式为主逐渐转向以集约方式为主。
第五章 为什么国外不怕失业
外国人真的不怕失业吗?
怕:普通人,没有饭吃谁不怕?政府 解决不了失业
问题,丢面子,丢乌纱,怎能不怕?
但中国人更怕:在外国能“自由”失业,也能“自
由”就业。在中国,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岗位,就像抓住了
一根救命稻草,怎么能说放就放?在外国,失业是家常便
饭,不值得大惊小怪;在中国,吃的是铁饭碗,稍有风吹
草动,就会草木皆兵。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多米尼克・莫伊西警
告
:失业是西方世界当今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如果我
们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整个制度将会垮台
中国:我们能找到答案吗?
失业问题,环球同此凉热
施罗德击败了“不倒翁”科尔,靠的是最有力的王牌:提出
优先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口号。
法国前总理巴拉迪尔焦头烂额:
四个法国青年中就有近一个失业。
一个29岁的青年登出了一则广告:哪个企业雇用他,他就提
供一个肾脏。身体,是失业者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了。
国外开发就业岗位的政策取向
多了择业的自由,也就多了失业的风险。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命运。
旷日持久的NBA劳资谈判使我们想起了美国的职务合同雇
佣制;
日本人发扬“忠义”精神,创造了腾飞的奇迹;
新加坡“滚动的铁饭碗”,别出心裁,令人刮目相看
各国是怎样再就业的?
90年代,美国创造了4000万个就业机会,被称为“悄然兴起
的一场就业革命”。
两德统一大快人心,德国人没想到背上东德这个大包袱。
法国,历届政府都把解决失业问题列为头等重要任务。
“可就业性”概念取代“就业”概念,意味着什么?
第六章 谁给我们工作――下岗的对策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主人怎么能被解雇?
国企工人养成了怪脾气:
宁愿呆在国企不愿“降格”去集体,宁愿呆在集体不
愿“委屈”自己下个体、进私企
农民进城使大城市一些人变成了大老爷,脏活累活
不愿干,很多人只想发财,不想干活。择业观不改变,就
业就不了。朱�基这席话可谓戳中了某些人的痛处
1000万人找饭吃,找市长还是找市场?
职业无贵贱,唯有变观念。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救不如自救;有为才能有
位。
再就业工程蓬勃兴起。
下岗工人:你准备好了吗?
转变观念:丢下面子,拿起勺子
摆下摊子开个小铺,是就业吗?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难住了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
――在哈尔滨,30万职工下岗没活,却养活了大批进城淘金
的浙江黄岩人。
――在杭州,一家颇有名气的涉外饭店面向下岗女工招收30
名服务员,却只有30人来应聘。
要“面子”还是要“饭碗”?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似乎不
应该再成为一个问题。然而,目前发生在下岗职工中种种择业风
波,却不得不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深思。
再就业工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往后得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了”,有的宣传媒体如是“开导”下
岗工人。
一位学者质问道:
仿佛过去工人是被“养活”的,如今不“养”了?
十个指头难按一百只跳蚤,政府有苦难言。
“无情调整,有情操作”,道是无情胜有情。
再就业工程是个大系统,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个轮
子一起转才行!
法治社会,再就业,更需要法律保障。
三百六十行,还缺职业开发这一行
润讯公司在京招聘“寻呼嫂”,100多名应聘者,无一达标上
岗!
无情的事实揭示:再就业培训要走出误区。
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经济不养闲人,不留废人!
“嫁”不出去,不能只怪“红娘”不热心,更要从“相貌”上
找原因。
人力资本,新时代就业新概念。
一技在身,扭转乾坤!
发展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了,大家才有饭吃
告别旧饭碗不易,寻找新饭碗也难。
吴委员分析说:抓大放小,我们已放了60%小企业,还有
40%,也应放出去。
中小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生力军。
不要小看个体经济,草莽英雄,这是中国经济正要闯出的一
匹“黑马”。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人才走“西口”:西部开发战略已成规
模!
工作机会真的终结了吗
有个美国人告诉我们:工作机会真的终结了。
果真这样吗?
中国究竟是供大于求,还是有效需求不足?
处处无“岗”处处“岗”
温州人说“能合法赚钱的地方就是岗”。
世界正面临全球性的人才饥荒。
多一技就多一条生路。
下乡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城市下岗,乡村就业。
过去的“上山下乡”运动是“要我去”,现在的“上山下乡”
现象是“我要去”。
放下“铁碗”,捧上“泥碗”,跻身农村唱“农歌”。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条毛
主席语录能否再次拨动年轻人的心弦?
请到西部来淘金
西部,“风吹草低见牛羊”,“撒开黄土见黄金”。
中国的宝库在西部,这是国情。
中国的沉寂在西部,这是现实。
昔日,不仅“孔雀东南飞”,连“麻雀也东南飞”。
而今,现实正在被改变。
一股“西进淘金”的热浪涌向了富饶而贫困的大西部。
西部不乏各种机会,真正缺乏的是:
能正确把握这些机会的人。
外国人进来 ,中国人 出去
境外打工,其实并不是什么多稀奇的事,就是工作岗位离家
稍远些罢了。
全世界跨国就业者达2000万人,而我国只有20万人不到。
多一些人去境外打工,又有何妨?
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四海为家思想,尽可能争取去境外大显
一下身手。
境外打工必将成为就业的热点,让我们勇敢地抢先一步跨出
国门吧。
面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人们都在苦苦寻求减轻就业
压力的良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提出“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的
新思路,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海外,投
向那个广阔的国际劳务大市场。境外打工,能成为就业热点吗?
“你有我有全都有”
“均平”是中国人追求几千年的生存境界。
均平≠公平,“大锅饭”告诉我们这个不等式。
下岗、失业,是市场经济“成长的烦恼”。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三三制”为下岗问题提供了最
佳方案。
下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反失业:跨世纪的战略大决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