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的选译本,约为原书篇幅的11分之一,集中了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章节。该书思想超前,情感纯真,文体动人。这些墓畔的回忆是夏多布里昂的不朽之作。
法国作家。1768年9月4日生于圣马洛,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父亲是个没落贵族,靠做生意发财而购置了贡堡的地产。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时代常在这里度过。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国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国,1801年发表《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1802年,包括《阿达拉》和《勒内》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到拿破仑赏识,出任驻罗马使馆秘书,后因对处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愤慨,辞职去东方旅行。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和外交部长,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后才结束政治生涯,自此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畔回忆录》。
正如夏多布里昂在《墓中回忆录》的尾声所写的那样:“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他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这部回忆录历经四十余年的创作,被评论者称为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
评分作者文笔非常优美,全篇充满一种忧郁的气质。个人更喜欢他关于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回忆的那几篇。 政治有分派别,美好的文字却无疆界。
评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离死还远着的时候,精心为自己写墓中回忆,跨越两个时空超未来然而却又对过往的追忆,夏多布里昂这样的一个人唯恐别人无法用比自己更漂亮的语言叙述出自己浪漫激进热烈的一生,于是自己动笔写并立志作为不朽作品,他是一个极度疯狂却又极度标榜自己的天...
评分正如夏多布里昂在《墓中回忆录》的尾声所写的那样:“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他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这部回忆录历经四十余年的创作,被评论者称为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
评分2004-4-22 下午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雨果老人家年轻时说的,夏多布里昂是谁我本来都不太清楚。后来才知道,欧洲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就是他老人家。法国也正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当拿破仑兄用武力征服欧洲男人的时候,又来了个夏多布里昂以浪漫征服欧洲的女人了。所以雨果少...
老是把夏多布里昂读成夏布多里昂。文章里作者自述出生的日期,9月4日,这个日子恰好是《包法利夫人中》女主角和人约定私奔的日子。印象深刻。
评分我看的那本叫墓中回忆录,同样否?
评分在坟墓中写就
评分日后读全本
评分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它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地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