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狄勒德(Annie Dillard)
以《溪畔天问》获普利策奖的诗人作家,成长在一个古怪但富有的家庭。她曾任专栏作家,作品经常出现证全美的主要杂志。过去三十年来,她写过散文、诗、回忆录、文学批评,甚至一本西部小说。不管主题有多不寻常,她关心的始终是有关生与死的根本问题。虽然她自认为只是个好奇的思考者,关心大自然美丽和丑恶的形式与事件,思索奇特成神秘的现象;然而,她的录赋加上准确、丰富的语汇,让许多环保人士将狄勒德与梭罗、狄道称和爱默生相提并论。
她的代表作有《靠小说而活》、《教顽石开口》、《与中国作家相会》、《美国童年》、《写作生涯》、《安妮・秋勒德选集》、《如此这般的早晨》等。
自从《溪畔天问》发表之后,安妮・狄勒德这个名字便代表了最优良的写作。她以精心雕琢的文字、敏锐的观察和创新而深沉的洞见,在美国文坛争得一席之地,让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都忍不住陷溺。她住在弗吉尼亚州蓝岭的听客溪边,放空自我,用最真挚的眼睛观察大自然:一只青蛙、一尾麝香鼠、几个螳螂卵鞘、一条缠结的蛇皮,或大或小,或生或死,或狂暴或温柔,透过她的视网膜,便有了让人惊喜的特殊美感。短短的一年,在季节的更替间,在人、生物和造物者间,她细腻地探索了大自然里美和暴力共存的宇宙意涵。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更胜于梭罗的《湖滨散记》;另外一些人则说,它足以媲美法布尔的《昆虫记》。而对狄动德来说,这是她以二十六岁时该有的一切放边,来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主题交锋的大胆尝试。这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阅读《溪畔天问》会是一次心与灵的礼拜,一篇敬虔的祈祷,一场无与伦比的观察体验。
文/夏丽柠 我曾经那么地接近死亡,被窒息扼住喉咙,听不见喘息的声音。幻想有一把利剑,划破喉咙,使气息顺畅。打开整个身体,释放其中的浊气。我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疾病就像神灵,操纵人类肉体,进而侵蚀头脑,令人异想天开。 我不敢把想法讲给别人听,怕被当成不正...
评分老家是丘陵地带里一个僻静小村,依山傍水。自打有点力气,就跟随着爷奶下地上山,忙农活同时也玩。春天播种插秧,挖笋或者去山上找新鲜的杜鹃花吃,夏天光屁股溪里耍,抓鱼摸螺丝,也抓知了偷果子,秋天收获,在金色的稻田里造迷宫,冬天等下雪和结冰。远近的山都爬了个遍,就...
评分 评分我正在喜马拉雅上朗读这本书,翻译得很优美,读起来很有感觉,欢迎来听:http://www.ximalaya.com/#/23764705/album/431620 我的邮箱里收到很多朋友发来求电子书的邮件,每年都有。我一开始下载的版本不是很稳定,常常打不开。后来我发给一个求书的朋友后,他很快发回给我一...
评分读到《溪畔天问》是偶然的,它是今年参加美国中学生十项全能比赛的必读书目,也是文学考试必考的内容。我一开始读的是英文版,但由于实在是晦涩难懂,所以就直接开始读中文版的了。我读得十分辛苦,但也十分欣慰;我或许有些难以理解那些哲学与宗教的影射,但我深深佩服这...
不管我们要不要,或知不知道,美和天道兀自展现。我们只能尽量在场。
评分惊艳。惊心动魄。
评分How I wish this to be a pure natural history writing!
评分文字比较细腻,适合小清新,但是其中又有些比较形而上的东西感觉有点突兀、刺眼。
评分我们谈什么呢,我们不谈自己。其他的我们谈什么都像是虚空。终于我们望向那里,终于我们谈起了大地上的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