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讨论道德问题首重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趣是熟视无睹的事,越能说明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
茅于轼,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70年代中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旧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最近被选入美国Marquis 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等书,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本书的第一版于1997年底出版,1999年获得美国安东尼・费雪(Anthony Fisher)国际纪念提名奖。
我很喜欢读茅老的文字,一方面语言平实朴素却又鞭辟入里,另一方面,人格高贵,字里行间透着大度、宽容和平和。这本书最早出版在1994年,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热火朝天,人心思动,国人的道德前景堪舆,这本书的问世可说是恰逢其时。20年过去了,社会变得浮躁,道德问题依然...
评分物质追求是有上限的,精神追求是无上限的 不太好的地方时有些地方腔调还是比较老旧。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社会现在在变坏云云,这本书可以帮助在某些方面帮助理解下 我去 我的评论还是太短了吗 茅老在哪样的年代成长,竟然还会难得的保持独立思考
评分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种种的问题有些难以言说的迷惑 我们这一代 小学初中守着传统的马克思列宁革命思想的教育, 高中受到了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 而大学,更是受到了了现代化建设多元化思潮的剧烈冲击 原本的价值观被侵蚀抛弃 而对于现在身边社会的种种现象又充满了不解和迷茫 ...
评分物质追求是有上限的,精神追求是无上限的 不太好的地方时有些地方腔调还是比较老旧。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社会现在在变坏云云,这本书可以帮助在某些方面帮助理解下 我去 我的评论还是太短了吗 茅老在哪样的年代成长,竟然还会难得的保持独立思考
评分大学里面看了挺多书,但是这一本是带给我新生的,因此有特殊意义。 在此之前看书总感觉像是在高中一样 该看点什么,但看完就看完了,结论也有,感想也有,但总感觉“也就这样”而已。 这本书看了就完全变了,好像心里突然明白了什么一样。说不出是什么,但是就再没...
1997年初版的书啊,就颇有远见探讨市场经济、特权社会的道德重建问题。看完第一想法就是刘瑜周濂啊的书扣一星,姜还是老的辣。
评分脑洞大开的程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评分茅老,人好,书好
评分茅老,人好,书好
评分一位口碑分化的经济学者。但是就大一新生的观感而言,开篇切入点不错,风格还不错,算是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