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姜戎,生于1946年,北京人。北京某大学研究人员。主业为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
作者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其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非常好的题材与非常独特的角度,本来可以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可惜被作者低一个档次的写作技巧与过多的感慨毁了。 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借以抒发作者大段大段的感想,在小说中也显得无比突兀,让人怀疑,这是小说呢?还是论文?毫无疑问作者想提出伟大的观点,最后那个莫名...
评分这是一份迟到的读后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它会带我走进另外一个世界,狼的世界,蒙古草原的世界,我没有想到它会让我哭让我笑,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愤怒合书,让我有深深的心痛的感觉,而最难过的莫过于那种眼睁睁的看着美好毁灭的无力感。 2004年的一本书《狼图腾...
评分04年,一本名叫《狼图腾》的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不到一年半,发行量已经破百万,并持续畅销,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一时间,媒体炒作,民间跟风,甚至学术界也不甘寂寞,引发了一场关于《狼图腾》现象的大讨论,这本书及其主题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焦点。04年那时...
评分2006年4月,春天的新疆巴里坤县西山草原寒气未消。 一群狼将一个牧民家的骆驼咬死了,牧民一气之下用猎枪打死了母狼,把一窝狼娃子掏了回来…… 当地农民陈明听说这个事儿以后,立即赶往那个牧民家中。 陈明:我赶快到掏狼崽的那人家,三四只狼娃子已经被...
评分没救了中国 就这等邪书僻传居然还能畅销. 中国现在缺少的是普遍的人性,不是狼性,tnnd. 现世中国驳杂异数之思想纷呈现状令人惊讶.
高中大爱,读完我特地去买了一个狼的模型,至今仍摆在我的小小模型柜里。华为的任正非是最为推崇狼性:纪律、勇气、热血、进取心、危机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我特别钟爱的尚武精神。但另一面,狼性寡恩、掠夺嗜杀,我们也要懂得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S.在内蒙生活三年多,几乎未听过蒙族崇拜狼的
评分胡鸡巴写,看了3章就够了。
评分高中大爱,读完我特地去买了一个狼的模型,至今仍摆在我的小小模型柜里。华为的任正非是最为推崇狼性:纪律、勇气、热血、进取心、危机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我特别钟爱的尚武精神。但另一面,狼性寡恩、掠夺嗜杀,我们也要懂得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S.在内蒙生活三年多,几乎未听过蒙族崇拜狼的
评分鼓吹狼的性格造就了游牧民族的性格,有些地方实在是太牵强了。蒙古人攻城略地把投降的人也杀个精光,难道这也是狼的精神?还想把农田都弄成牧场,还是耶律楚材劝说让俘虏做奴隶能捞到更多实惠才罢手。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式小说,文学上并无太大价值。作为畅销书来读倒是很吸引人,引人入胜。我觉得这书讲食物链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倒是非常到位,对草原沙化的后果怅然若失,这个才是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这种故事组织水平,文笔和漏洞百出的逻辑,如果是登在故事会上的口述类志怪故事还是可以接受的,成为畅销书也可以理解。豆瓣评分这么高就完全不理解。整个就是一个拙劣的洗脑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