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岁末,热闹了一阵,不瘟不火了半载的“莫扎特年”,终于渐渐拉上帷幕。网上已有莫迷在盘点一年来出版界和媒体的收获。看的出来,《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这类两边占优的音乐杂志,最易获得人气。在老神童逸事八卦上的发掘能力,这三本杂志,似乎一本比一本强...
评分时至岁末,热闹了一阵,不瘟不火了半载的“莫扎特年”,终于渐渐拉上帷幕。网上已有莫迷在盘点一年来出版界和媒体的收获。看的出来,《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这类两边占优的音乐杂志,最易获得人气。在老神童逸事八卦上的发掘能力,这三本杂志,似乎一本比一本强...
评分时至岁末,热闹了一阵,不瘟不火了半载的“莫扎特年”,终于渐渐拉上帷幕。网上已有莫迷在盘点一年来出版界和媒体的收获。看的出来,《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这类两边占优的音乐杂志,最易获得人气。在老神童逸事八卦上的发掘能力,这三本杂志,似乎一本比一本强...
评分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不善言辞,除了音乐,他对这个世界懂得很少;音乐只是这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的一部分,但在他那里却成为了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看他那些孩子气般的语言,就和听他的音乐一样,不时会笑起来。。。每当听他的《安魂曲》就在想,那是一部在语言和音乐所不能...
评分电影《阿玛多伊斯》(也即《莫扎特》)中,反面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的萨里埃里第一次见到莫扎特的时候,为他所看到的莫扎特,那粗鄙与天才的混合体而感到震惊。音符,只要一个音符,立刻就能把不论开心的开着多下流的玩笑的莫扎特变得肃穆而崇高。 其实天才多少都是天使与魔鬼...
前半部分是灵童和凡人自画像,比较贴近生活,让我很惊讶的一点是,莫扎特作曲简直比作家写作还勤奋,甚至经常熬夜作曲,有人整理了他的全集,发现只活到35岁的他居然有180张CD,相比之下活到57岁的贝多芬只有87张,足见其高产。后半部分主要写音乐方面的观点和一些搞音乐的人,对于音乐不太懂就不说了,至于他贬低其他搞音乐的人,感觉还是很不留情面的,但其实有些被他贬的一无是处的人在后世的评价还不错。
评分所不明者唯为何不以年序排列呢,,,
评分奇,开眼界
评分译注对莫扎特的着迷简直溢于言表了,不过还是比较严谨的,与书信内容相关的推测都有相应的史料来源。相对于性格和情感,更偏重研究莫扎特的音乐,按照不同主题整理相应节选。不过我还是比较适应按人生阶段整理书信....
评分他啊,有天才的傲气,有少年的早熟,洋洋自得又天真烂漫,足够专注,足够深情,不留一点负担于人。你身上关于人性的呼唤,都听得到。你可以用音乐写诗,音乐安排光影,音乐表达感情,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