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妥协

宽容与妥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郭华清
出品人:
页数:406
译者:
出版时间:2004-07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960912
丛书系列: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
图书标签:
  • 学术著作
  • 调和
  • 文献综述
  • 政治理论
  • 历史
  • 宽容
  • 妥协
  • 人际关系
  • 沟通
  • 冲突解决
  • 心理学
  • 成长
  • 自我提升
  • 和谐
  • 社会交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是广州中山大学“985”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重点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政治是一个涵义广泛、内容复杂的概念。本课题将政治作广义的论述,研究视野拓展到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国际环境。对外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和重大政治事件,将政治与社会结合起来,考察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影响、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进步、政治与对外关系,尤其是对一些重要人物的政治态度和他们的治国理论、方针、手段造成的社会影响,做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试图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做新的探索,用社会的稳定、进步、发展和文明的程度来衡量与评论政治思想、主张和政治人物施政的正误。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近代中国政治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架构下形成的。以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方,掌握中国的统治权;以广大的爱国、革命的人民大众和追求进步、追赶时代潮流的各种知识分子作为另一方。两方代表着中国的两种社会势力,反映近代中 国的两种前途,他们的政治理念、思想,以及改革中国的主张制约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路向。近代中国政治是考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中心内容和基础背景。现代中国的政治权力掌握在广大人民的手里,国家的权力中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使中国社会迅速发展。以往中国近现代史在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突破,但是也有不足,比如控制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枢纽——政治变迁,对社会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有更迫切研究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研究重心有从社会各面向中心回归的发展趋势和从具体研究向整体把握提高的客观要求。既往的政治史研究,着重于讲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单向性地解释政治变迁给社会造成的动荡和不安,对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理论的提高。本课题把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作为基本切入点,在既有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富于创见和有时代特征的宏观阐释系统,以观察视野的拓展和研究层面的深入为主导,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和方法的创新,提升研究水平,开辟新的路径。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从整体上看,过去的研究兼具成果数量多而缺陷严重的双重特点,可以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仍然较大。我什1中山大学在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良好的传统和优势,在孙中山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等方面的研究走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前列,讲求学术规范,长期以来形成求实求真的精神和相互协作的学术风气,在多个方面颇具潜力。参与“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课题研究的有老一辈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博士后研究者,其余均是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研究班子,各人就其兴趣和研究所得进行新探索;不少论著是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得答辩委员的。良好评价,经过反复修改才拿出来出版示人的作品。他们围绕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从不同视野和不同角度进行的专题研究各有特色、各有优长,具有前瞻性和学术性。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丛书,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对人们从新的角度理解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有所帮助与启迪。当然,我们更期望读者和学术界的批评和指正。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章 一个调和论者的生平与心路历程
一 一个激进的革命志士
二 从激进趋向稳健:调和论萌发的基础
三 留英时期:调和论萌芽(1907年-1911年)
四 《民立报》时期:调和论基本形成(1912-1913年)
五 调和立国论:调和论成熟的标志(1914年-1918年)
六 新旧调和论:指向新文化运动的矛头(1918年底-1927年)
七 藕断丝连的革命情怀
八 退出论坛以后的生活
第二章 章士钊的调和论的涵义
一 “调和”释义
(一)“调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释义
(二)从对立统一律看“调和”
(三)从系统论看“调和”
(四)达成调和的两大方法: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和
二 章士钊的调和哲学
(一)调和:多元非线性的差异协同——多种异质元素的和立、和处、互补、共生、依存
(二)调和:二元线性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
(三)达成调和的两条途径
三 “调和”的涵义
(一)宽容理念
(二)妥协理念
(三)“兼两”理念
(四)以反求正理念
(五)稳健理念
(六)承续理念
(七)渐变理念
(八)循环理念
四 调和立国论(1914年-1918年)
(一)批判极端主义、激进主义和专制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民主与宪政
五 新旧调和论(1918年底-1927年):文化保守主义
第三章 中西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
(二)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的辩证思维
(三)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的中庸理念
(四)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与中国的循环变易思维
二 西方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英国的政治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二)西方的政治思想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
第四章 调和立国论
第五章 新旧调和论
第六章 关于章士钊调和论的几个问题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看郭华清介绍,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笑场,先发论文,再集结成书。中国的学术阿。。。

评分

看郭华清介绍,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笑场,先发论文,再集结成书。中国的学术阿。。。

评分

看郭华清介绍,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笑场,先发论文,再集结成书。中国的学术阿。。。

评分

看郭华清介绍,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笑场,先发论文,再集结成书。中国的学术阿。。。

评分

看郭华清介绍,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笑场,先发论文,再集结成书。中国的学术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