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市斯坦导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作者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例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类的生活风貌。它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小市民的爱与怨恨。
本书以富于风趣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的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
今天cctv-10的读书节目是推荐一本名叫《垃圾之歌》的书,这本书的亮点就是从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垃圾。每个年代的垃圾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形态和内容都可以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人口分布。什么样的人不会扔垃圾的呢,像拉登那样的! 有一群这样的科学家,把垃圾从掩埋场...
评分 评分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威廉·拉什杰和库伦·默菲。威廉·拉什杰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本书要介绍的亚利桑那垃圾考古计划的创立者。另一位作者库伦·默菲是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执行编辑和专栏撰稿人。考古学家和媒体人合作撰写,意...
评分 评分动笔写这篇文章前,我去了一趟老港。 老港是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从1985年起开始运营,负责处理上海每天70%的垃圾产出。它位于上海长江口的南侧,浦东机场南边。坊间的一个说法是,浦东机场能成为不占城市用地、填海造陆的典范,老港垃圾填埋场的作用功不可没。 我一直想去老...
不知道垃圾还有如此多的学问,垃圾的研究已经深入到这种地步,真是大开眼界。
评分旌旗网
评分#2015130
评分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192444.html
评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我们所丢弃的东西,便能更加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