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东博士,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分会首任会长,内地20多个机构的特邀顾问、名誉理事长等;内地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如《北京科技报》、《青年心理》、《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并受聘但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岳博士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著有《爱情中的心理学》《决策中的心理学》《历史中的心理学》《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等。"
"粉丝追星引发的人间悲喜剧:
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有崇拜偶像的,也有崇拜“呕像”的。
有苦追偶像十余年,为见偶像逼死父亲的,也有因为粉丝的经历找到了满意工作的。
有因为家长没给买偶像CD就在家中自杀的,也有以偶像为榜样成为著名主持人的。
有为参加“超级女声”选秀,节食十余天的,也有向偶像勤学苦练,最终成为舞台上耀眼的明星的。
有偏瘫少年追寻心中偶像,在其演唱会上自杀的,也有受偶像鼓舞,积极上进,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
有疯狂崇拜,为了外形像偶像去整容的,也有激励自己不断个性成长,超越自我的。
……
各种奇闻,各种调查,各种心理分析,揭开一场浮华背后的真实世界。"
"偶像工业,粉丝经济,将追星物化成一种兴趣、智力甚至是情感的消费
镁光灯闪耀的舞台上与舞台下,距离到底有多遥远 耸动出格的行为背后,映射出怎样的强大内心驱力
著名心理学家深度剖析,为追星族做心理素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看完07年那本才发现这本书就是把他07年那本书有简洁化了吧……= =
评分还是中国人写的书的特点,东拼西凑,废话颇多。不过暂时找不到其他关于崇拜的书,所以有几个核心内容还是不错的。由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阶段,造成他们容易沉浸在包装出来的理想化偶像的形象中,因为心理投射效应,简单表达个人欲望是一种最容易达成自我满足的手段。如果在追星中无法悟出自我成长实际上要靠自身的努力,成年后就会淹没在这种单向的理想化的无接触无法证伪的暴力崇拜。双趋效应则是越感觉自悲越需要向偶像表达爱慕以满足内心空虚,接触包装的形象越多反而更让自己觉得生活不如意,最终行程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评分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书,写得很详细。
评分2011年出版的文字,引用的素材竟然全是上世纪末的,没诚意也有个限度吧?我还奢望这本书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有洞见的解释,这也太糊弄了。文字特别空洞,好像没有灵魂的堆砌,像高考作文,华而不实,大排比用得着实是不走心,奔着哈佛博士来的,太失望了,还有被耍了的愤怒。
评分觉得很多地方是重复的,比如内地与港台追星的不同,比如对道德榜样的陈述,大概是文章划分章节的不合理导致。他定义里的“偶像”,缺少了作为工业产品里的偶像的描述。他的故事里带着对流行偶像的微微鄙视,对追星的年轻人的担忧。从叙述到定义,都很老气横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