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命運

中國國際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
作者:[新加坡] 鄭永年
出品人:
頁數:257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3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1304708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鄭永年
  • 政治學
  • 中國
  • 中國研究
  • 中國政治
  • 校讀
  • 政治
  • 外交入門
  • 中國
  • 國際關係
  • 命運
  • 全球化
  • 中國崛起
  • 國際政治
  • 地緣政治
  • 大國博弈
  • 戰略
  • 未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本《中國國際命運》由鄭永年著,全書共分為七個部分,內容包括:崛起中的大國外交、朝鮮問題與中國、中日關係的睏境、中國和東南亞關係、中美關係與東亞安全、中美關係的戰略層麵、大中華區域的整閤。這七個方麵基本上反映瞭鄭教授近年來對於中國外交政策和地緣政治的思考。

這本《中國國際命運》適閤國際時事、政治關注者閱讀。

著者簡介

鄭永年(1962- ),浙江省餘姚市人。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國際中國研究雜誌》(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共同主編,羅特裏奇齣版社(Routledge)“中國政策叢書”(China Policy Series)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World Scientific)“當代中國研究叢書”(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編。

先後獲中國北京大學法學學士(1985)、法學碩士(198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碩士(1992)、博士(1995)。1995 199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曆任中國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剋阿瑟基金會(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MacArthur Foundation)(1995—1997)和美國麥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 rthur Foundation)(2003 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先後齣版專著13部。其中,英文著作5部、中文著作8部。英文著作包括《技術賦權 中國的互聯網、國傢與社會》(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Ret,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斯坦福大學齣版社,2007):《中國的事實聯邦主義改革與中央地方關係的動力》(De Facto Federalism in China.Reforms and Dynamics of Central Local Relations)(世界科技書局,2007);《全球化與中國國傢轉型》(Globalization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劍橋大學齣版社,2004)和《在中國發現中國民族主義現代化、認同及其國際關係》(Discover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hina:Modernization.Identity.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劍橋大學齣版社,1999)等。主編學術著作11部,主要包括《改革中的中國共産黨》、《中國和新世界秩序》(China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和《中國的開放社會》(China's Opening Society)等。先後在《比較政治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政治科學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和《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崛起中的大國外交 賭場、核武與民主 中歐關係超越經貿領域 中國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傢? 歐洲人的中國認知和中國擔憂 中國應當把戰略重點轉移到亞洲 中國外交局勢呼籲強勢外交戰綫 中國外交:有新思維纔會有新格局 中國外交的大變局與大選擇 中國實現“大國大外交”幾個條件第二部分 朝鮮問題與中國 朝鮮問題:用改革開放來換取和平 朝鮮問題:中國戰略的轉變? 中國應當反思朝鮮核危機 六方會談仍是解決朝鮮核危機的關鍵 朝鮮問題要通過“大談判”來解決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應當學到什麼教訓 朝鮮問題和東亞新冷戰?第三部分 中日關係的睏境 東北亞多邊主義的新開端? 中國必須正視日本問題 中日關係的大環境趨嚮惡化 中日關係的睏境及其管理 民粹主義與中日關係的陰影 中日關係嚮何處去?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東亞共同體?第四部分 中國和東南亞關係 中國要實行“經濟南下”政策 中國南下政策的實質化 中國要提升和東盟的多邊關係 越南經濟危機與中國大國責任 中國與東亞開放型區域主義 中國的“後院”為什麼頻頻著火? 中國如何在南海變“被動”為“主動”第五部分 中美關係與東亞安全 朝鮮問題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 美日“安保”、中國戰略和亞洲局勢 美日聯盟意圖孤立中國 朝鮮半島核危機檢驗中國大國責任 中國當理性迴應亞洲版“北約” 朝鮮問題與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睏境第六部分 中美關係的戰略層麵 美國戰略轉移及其對中國的戰略壓力 美國的大民主戰略對中國的影響 中美關係的新轉摺點 中國如何消化美國的“圍堵”策略 美國轉型外交對中國的含義 中美關係仍難以定性 美國對華戰略性貿易政策及其前景 G2在什麼意義上符閤中國國傢利益 中美關係怎麼瞭? 中美兩國的相互“誤解” 世界權力新格局中的中美關係 美國的中國新定位及其對中國的挑戰 中美再確保:守住底綫、避免冷戰、尋求閤作第七部分 大中華區域的整閤 和平崛起與大中華圈的和平整閤 中共第四代領導人颱灣政策的新突破? 《反分裂國傢法》與大陸的颱灣戰略 兩岸關係中的“主權共享”與“治權分享”問題 中國如何能夠有效遏製“颱獨”? 兩岸關係中的幾個新穩定因素 兩岸關係從“統獨之爭”到製度競爭 香港管製與政黨政治 香港的大局麵與大趨勢 香港政改方案流産後的政治思考 港澳管治模式中的經濟因素再考量 “兩票製”與香港民主的製度創新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直至现在,我心中依旧盘旋着一个疑问:为何在一位新加坡学者心中中国地位如此之重(尤为东亚地区),甚至超越了日本?在某些问题的研讨上,作者甚至忽略了日、韩等影响力,这让我有些不解。的确,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核心;在当今世界以经济手段为主对外交往的潮...

評分

直至现在,我心中依旧盘旋着一个疑问:为何在一位新加坡学者心中中国地位如此之重(尤为东亚地区),甚至超越了日本?在某些问题的研讨上,作者甚至忽略了日、韩等影响力,这让我有些不解。的确,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核心;在当今世界以经济手段为主对外交往的潮...

評分

直至现在,我心中依旧盘旋着一个疑问:为何在一位新加坡学者心中中国地位如此之重(尤为东亚地区),甚至超越了日本?在某些问题的研讨上,作者甚至忽略了日、韩等影响力,这让我有些不解。的确,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核心;在当今世界以经济手段为主对外交往的潮...

評分

直至现在,我心中依旧盘旋着一个疑问:为何在一位新加坡学者心中中国地位如此之重(尤为东亚地区),甚至超越了日本?在某些问题的研讨上,作者甚至忽略了日、韩等影响力,这让我有些不解。的确,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核心;在当今世界以经济手段为主对外交往的潮...

評分

直至现在,我心中依旧盘旋着一个疑问:为何在一位新加坡学者心中中国地位如此之重(尤为东亚地区),甚至超越了日本?在某些问题的研讨上,作者甚至忽略了日、韩等影响力,这让我有些不解。的确,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核心;在当今世界以经济手段为主对外交往的潮...

用戶評價

评分

一個混飯吃的知識販賣者,有多大的情懷和格局來考慮中國政治?

评分

一方麵,中國的外部國際環境正在急劇變化,另一方麵,中國並沒有有效的策略來應對這些挑戰。 對“左”的思維來說,外交上就是“對抗有理”。和自己的對手對抗就是“愛國”,強硬的外交行為總能贏得社會的一片叫好聲。相反,理性一些就被視為不愛國,甚至賣國。在這樣的情景下,到頭來,強硬立場總是贏得“勝利”。盡管非理性的強硬往往會損害和破壞國傢利益,但各方總可以找到很好的理由,用“敵對勢力”這一說法就可以嚮社會交代。在國際政治中,“敵對勢力”當然存在,沒有人會幻想一個沒有“敵人”的國際關係,但“敵對勢力”的存在不能成為外交小格局的藉口,更不能成為外交形勢惡化的理由。

评分

像是把一本書每一章的前沿擇齣來拼的。

评分

一個對內不仁的國傢有何資格充當世界大國?

评分

鄭的關於中國外交內容blog文章的閤集,新意不多,主要指中國崛起的過程當中,對話瞭解是非常必要的,不要過於迷信多邊外交,雙邊外交同樣很重要。對於大國關係是很重要,但也不能就此忽視與亞洲周邊國傢的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