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1857~1928)清末民初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近代學者、翻譯傢。他學貫中西,精通9國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一生緻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他創造性地翻譯瞭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並著有《中國人的精神》和《中國的牛津運動》等書,被孫中山譽為“中國第一”。他言辭犀利,辯纔無礙,嚮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講儒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交流,討論世界文化和時事政治,印度聖雄甘地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精神》是辜氏最有名的英文著作,曾被譯成德、法、日等多種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中,辜氏以旁徵博引、汪洋恣肆的筆法,論述中國文化的精神要義,對比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品質差異,在彰顯中國傳統的獨特價值的同時,也揭露瞭西方文明的深層弊病。新譯本附錄瞭相關論爭文章,還選配瞭100餘幅圖片,與辜氏的雄文相得益彰。
此书放在100年前,也许可以鼓舞中国人,但放在现代,再拿来跟美、英、法、德作对比,好象也不太对劲了。 作者想说,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其他四个民族优秀的精神物质,但具有,不代表四种精神都比别人突出啊,更不代表比别人都优秀啊。所以中国的深沉不如英国,因此中国没贵族...
評分一般来说家人亲近,想法一致,价值观统一没有什么错,毕竟一个孩子在家中生活多年,耳濡目染父辈所言所做必然会达成某种一致。但是此事也不绝对,当孩子年纪成熟,形成自我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时就是会和父辈产生差异。当然还有极端反对不合的状态,也并非少数异类。我便是...
評分最近读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和辜鸿铭<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外加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三个时期,三种国民,对照起来看尤其有意思。特别是辜鸿铭,传说辜先生当年先是在欧洲报纸上用拉丁文大骂八国联军,后又在纽约时报上用英文讥讽美国人没文...
評分红红白白的野李花 在寒空中开放, 阳光照射下的丛林 一片美丽的橙黄。 珍珠般的河水清澈透亮, 静静地流向大海。 那灵魂的骚动纯粹只为了 自己能够自由自在。 爱、鲜花和音乐往日都是你的, 但爱对于你 是一种摧折,就像盐...
評分读这本书纯出好奇,很多老辈学人称赞辜鸿铭英文出众,连英人都承认文章可比英国大家。看了失望,语言有些啰嗦,论证过程没有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支持,而是翻来覆去重复观点,仿佛说的遍数多了立论就站住脚了。又是一个耳食不可靠的例子,不管推荐者是谁,自己的判断才要紧。
很敬佩辜老的為人為學,隻是實在難讀,不知是否翻譯的問題。
评分想起瞭幸運盧剋裏麵中國人那一幅眯著眼昂著頭屯著手的摸樣,辜鴻銘先生大約便是這幅摸樣吧。兼容並包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有這麼一份可笑的堅持。那時節能用彼人之道為國粹國故搖旗呐喊,不齣其右,亦殊為不易。若他多活三十年,赤色中國定將他挫骨揚灰。至於本書,實在有些翻譯的單薄瞭,讓人徒增閱讀睏難。
评分主要看瞭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婦女和中國語言三篇。有講稿,也有以文章形式發錶的。意外的是在中國語言最後看到瞭杜甫的《贈衛八處士》!需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先生隻能說是那個時代眼光看得比較遠的人,用現在的平權標準去看也太看輕婦女瞭。並且即使對中國人中國文化錶示肯定,有一些觀點也實在太唯心主義瞭。另外,《論語》真是一本會被每一個時代解讀的經典啊。圖片太多,裝幀一星。
评分難道是翻譯的問題?
评分很敬佩辜老的為人為學,隻是實在難讀,不知是否翻譯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