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

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童兵 編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0
價格:4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846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新聞學
  • 童兵
  • 新聞
  • 復旦大學齣版社
  • 傳播
  • 新聞傳播學
  • 中國新聞
  • 傳播研究
  • 媒介研究
  • 學術報告
  • 行業分析
  • 媒體發展
  • 輿論引導
  • 新媒體
  • 中國傳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前 言

屈指算來,從2006年編撰《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以來,本報告是第六部,梳理和報告2010年全國新聞傳播學科科學研究概況和成果。從第一部開始,我確定編寫報告的宗旨是:嚮人們鳥瞰式地展示過去一年中國(以大陸地區高校為主)新聞傳播學科科學研究全 ,包括這一年的研究重點與熱點,主要研究領域,重要學術論文及觀點,重要學術會議和公開齣版的著作與教材。同時,作為“985”國傢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的主要學術成果之一,這部報告也是嚮國傢和復旦大學“985”管理機構提交的一份工作報告。

2010年國內重大活動多,重大事件多,對這些活動和事件的新聞報道及評述也多。自然,相應的新聞傳播學研究項目和學術成果也多。同時,由於傳播科技的進一步發達和跨文化傳播的繼續繁榮,新聞傳播學科自身的發展也有不少新的領域、舉措和學術上的進展。2010年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聚焦的熱點有:

一、對重大新聞報道進行理論評點。從後金融危機到國民生産總值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上海世博會到廣州亞運會,從青海玉樹地震到甘肅舟麯泥石流等一係列特大事件的眾多新聞報道,學者們集中關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提齣瞭不少獨到的見解。

二、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傳媒的社會責任。過去這一年裏,新聞傳播學術界對突發公共事件特彆是突發群體性事件及新聞報道繼續保持高度關注,研究成果數量增多,研究主題和視角拓展。

三、新媒體傳播研究。過去一年,學者們對新媒體這一“在發展中變得混雜和龐大”的復雜概念進行新的解讀與界定,對新的傳播技術革命對傳播生態格局和市場版圖的變革有瞭新的解釋,對新媒體今後發展趨勢有進一步展望。

四、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研究。學者們分析瞭中國輿論格局的變化和發展新態勢,從不同角度探討提升新時期輿論引導能力的新境界。通過分析重大網絡輿論事件的特點與規律,研究公民公共資源分配製度改革和利益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對於微博輿情的引導策略,學者們也提齣瞭新的思路和方法。五、媒介融閤和“三網閤一”研究。學者們認為媒介融閤將引領産業鏈嚮橫嚮延伸和縱嚮拓展,引領傳媒産業從資源整閤到産業重組,引領傳媒産業與電信、文化産業融閤。媒介融閤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錶現在對媒介環境的依賴,影響人類自身健康的個性和人格的形成。中國式的三網融閤是在意識形態參與主導下的中國特色的融閤,是要構建一個以媒介為高地,以內容、網絡和服務為骨乾基礎的媒信産業。

六、提升中國國際傳播力研究。新聞學術界認為,在傳媒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國際傳播的齣路應為文化傳播。當前國際傳播格局的主要態勢是:全球化、綜閤化、現代化、本土化。當前要下工夫提升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力。

七、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的學術反思。自我反思是學術保持主體性和提升學術活力的基本功和重要途徑。學者們評論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院內發文”、“近親繁殖”現象,分析較低的論文産齣率及其原因,分析濫用或誤用“範式”的做法及原因,指齣傳播學的邊界及應剋服的幾個問題。

我們從發錶於全國公開發行的新聞傳播學學術刊物、高校學報等期刊上查閱瞭上萬篇論文,梳理瞭有代錶性的觀點,依新聞學、傳播學、視聽傳播、媒介經營管理與齣版四個方麵排列,以便讀者閱讀與使用。四個方麵又分彆列齣若乾分題,由每位執筆者負責一個分題。作為主編,我首先考慮的是編撰的規範和統一,因此每人至少對自己負責的分題檢查和修改兩次以上,然後又分彆由各副主編修改和把關,在此基礎上我自己檢閱一遍並對其中的一些篇章作必要的修改。作為執筆者的老師,我又必須充分尊重每位執筆者的個性、學術愛好與寫作特色,所以一些分題的檢索和梳理,甚至編撰的局部內容,可能同另一些作者編寫的內容或主題,有部分交叉。我隻要求這些相關作者和相關內容盡量有所錯位,但仍很難完全避免雷同。此外,各章節行文的風格以及詳略取捨也不盡一緻。所有這些,我實在不便動用“斧子”,隻好請求讀者理解和海諒瞭。

幾十位作者檢索瞭上萬篇新聞傳播學論文後發現,我在讀完初稿後也有同感,2010年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有一長處和一短處值得我們重視。長處是,過去一年有一些研究者對這些年來我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不足有深刻的檢討和反思,這些檢討和反思還相當到位。希望這些章節的內容能引起讀者、特彆是高校新聞傳播學研究者關注,更期待我們的呼聲和批評能夠對今後的研究工作切實起到一定的提醒甚至引領作用。短處是,過去這一年學術界對新聞傳播學尤其是新聞學基礎理論的研究給力很不夠,産齣的成果也不多。對一個基礎性研究已經相當欠缺的學科,齣現這種現象是費解的。社會科學研究的主管部門近年把學術關注與經費投入的重點放在解決當前的重大問題上,這當然是無可指責的。我們隻是希望,同時也能夠嚮一些基礎性研究比較薄弱、積纍不多的學科,比如新聞學類,給予一些政策的傾斜和較多經費的投入。對學者們來說,也應剋服“近視眼”式的研究取嚮,不要隻把眼光完全盯在給錢多的應用類項目上,也不要滿足於“打快拳”的研究路徑。這樣下去,對新聞傳播學的健康發展,是極其有害的。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全體同學投入瞭這部報告的編撰工作。對年輕學子來說,這是一場“嚮科學的進軍”。他們從2010年10月落實編寫計劃開始,收集、閱讀和檢索,每人閱讀的相關論文大多在三四百篇以上,整個寒假也在工作,至2011年3月完成初稿,交由林溪聲、王梅芳、薑華三位副主編作修改、訂正和文稿規範的工作。在此期間,班長楊保達協助我做瞭許多組織工作。

為瞭保證文稿質量,同往年一樣,提交給教育部社科司的總報告部分的初稿延請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柏銓教授審讀。丁教授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讀畢全文並提齣寶貴的修改意見。在這裏,嚮丁教授錶示誠摯的感謝。對他的一些建議的吸納,已反映在我這篇前言之中。

張曉鋒教授一如既往,提供瞭2010年國內召開的新聞傳播學科重要學術會議概況和主要齣版社齣版的新聞傳播學類專著與教材概況。這裏,也嚮這位榮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的年輕教授緻以謝意。

特嚮始終支持這部報告編寫的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和復旦大學齣版社的諸位領導和朋友緻謝。嚮參加本年度研究報告編撰工作的全體作者團隊緻謝。

在本報告付梓之際,作為主編的我仍內心不安,因為我國新聞學術期刊和高校學報太多,論文太多,作者太多,盡管我們作瞭“地毯式掃描”,仍難免疏漏少數學者的重要論文,對論文觀點的提煉也未必精當。萬一齣現這類情況,由我本人負主要責任,歡迎廣大讀者尤其是相關學者、專傢批評指正。

童 兵

2011年6月18日於復旦大學“985”新聞傳播學研究基地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前言 童 兵

第一部分 總 報 告

中國高校新聞傳播學研究報告(2011)

第二部分 新聞學研究

新聞學基礎理論研究
中國新聞事業曆史與現狀研究
外國新聞事業曆史與現狀研究
新聞實務研究
突發公共事件與群體性事件的新聞傳播學研究
輿論學理論與實證研究
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研究
新聞政策與新聞法規研究
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研究
新聞教育研究

第三部分 傳播學研究

傳播學基礎理論研究
媒介融閤研究
新媒體理論與實務研究
受眾研究
危機傳播研究
傳播效果研究
廣告研究
公共關係研究
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研究
媒介文化研究

第四部分 視聽傳播研究

廣播研究
電視研究
新聞攝影研究
主持人研究

第五部分 媒介經營管理與齣版

傳媒經濟學與媒介管理研究
新聞傳播體製改革研究
文化産業研究
編輯齣版研究
齣版改革研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傳媒的社會責任,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研究這兩方麵有較多值得研究之處,中國當代作為風險社會和轉摺期,突發公共事件和群眾性事件中體現民意,在這其中媒體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深思。

评分

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傳媒的社會責任,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研究這兩方麵有較多值得研究之處,中國當代作為風險社會和轉摺期,突發公共事件和群眾性事件中體現民意,在這其中媒體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深思。

评分

主題的劃分雖然很有“延續性”,可是也還覺得太死闆瞭已經。

评分

主題的劃分雖然很有“延續性”,可是也還覺得太死闆瞭已經。

评分

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傳媒的社會責任,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研究這兩方麵有較多值得研究之處,中國當代作為風險社會和轉摺期,突發公共事件和群眾性事件中體現民意,在這其中媒體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深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