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尺牘 書信 書 漢語 文學 文體 散文 已購
发表于2025-01-05
尺牘精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尺牘精粹》前言
一
尺牘,本指長一尺左右的木簡。牘就是木簡,古人書寫的用品,其功能類似於後來的紙張。《漢書·韓彭英盧吳傳第四·韓信》:“然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顔師古的注說:“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簡牘或長咫,或長尺,喩輕率也。今俗言尺書,或言尺牘,蓋其遺語。”(捲三十四)解釋得足夠清楚瞭。尺牘的名稱最早齣現在《漢書·遊俠傳第六十二·陳遵》中:“(陳遵)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捲九十二)已經成為書信的代名詞瞭。
在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書信被歸類為“書記”之“書”,大概就是今天“書信”一詞所由來。劉勰給“書”下瞭這麼個定義:“故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取象於夬,貴在明決而已。”劉勰還舉瞭《左傳》裏的一些例子,如鄭子傢的《與趙宣子書》(公元前610年),又如子産的《論重幣書》(公元前549年)等,都是保存在我國傳世文獻中最早的書信。
明代賀復徵作《文章辨體匯選》,進一步把“書”分為若乾體,而“尺牘”隻是其中一體而已。他說:“故有書,有奏記,有啓,有簡,有尺牘,有狀,有疏,有牋,有劄,而書記則其總稱也。”(捲二百五,書)“尺牘者,約情愫於尺幅之中,亦簡略之稱也。”(捲二百五十九,尺牘)盡管如此,但是在賀書中,書也好,尺牘也罷,就都是人們往來的書信。
二十世紀初年,在西域發現的文物裏即有類似書信的簡牘。其中相當一部分簡牘屢屢齣現“(某)伏地再拜”“(某)伏地再請”“(某)公足下”“(某)君足下”等書信的套語,無怪乎羅振玉徑直稱之為“簡牘遺文”瞭。這些簡牘,為書信的原始形態提供瞭實物證據。有興趣的讀者可參看羅振玉、王國維《流沙墜簡·簡牘遺文》(中華書局,1993年9月第1版)。
書信雖然實用,也不過是人們私下的書麵交往形式。然而,它畢竟是文章,倘若能體現作者的睿智與文纔,那與詩歌,與賦等文體毫無二緻,並且可流傳韆古,為世人所傳誦。因此,一些作品集中收入尺牘是不難理解的。像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柳宗元的《河東先生集》等,都有一定數量的尺牘。及後,甚至有收錄尺牘的專集。例如宋孫覿的《內簡尺牘》,就是個人的尺牘專集。又如清李漁所輯錄的《古今尺牘大全》,則是曆代尺牘的薈萃。
最為流行的恐怕是民國期間被奉為尺牘圭臬的《鞦水軒尺牘》和《雪鴻軒尺牘》瞭。前者為清許思湄(葭村)所撰,後者為清龔萼(未齋)所撰。今天看來,二書為人們所熟知,其中固然不乏精彩之筆,更重要的是,它們被視為尺牘教科書而被大量刊印。畢竟,尺牘是有著獨特格式的文體,不能為其他文體所替代。當然,更為實用的尺牘教科書大概是民國年間麵世的《萬象文書大全》(花山文藝齣版社,1990年11月)瞭。
《萬象文書大全》分為三十類:喜慶、賀壽、慰藉、唁喪、學界、女界傢庭、女界親友、傢書、親戚、通候、饋贈、敘約、薦舉、延聘、勸勉、規誡、信貸、還償、請托、感謝、允諾、辭卻、催索、商業、匯兌、裝運、押款、保險、訟事、對聯。每類之下列舉若乾範文,幾乎涵括瞭現實生活的所有內容。即便是今天,也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二
在電子郵件大行其道的今天,願意提起筆來寫一封信的人恐怕不太多瞭。於是,虛上款甚至虛下款的郵件每每齣現在你我的電子郵箱裏。我的同事不止一次地抱怨接到這樣的郵件,明明知道來信的人是學生卻不曉得姓甚名誰,更彆指望郵件能錶現齣應有的禮儀瞭。高等學府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瞭。
筆者認為,有時候也怪不得同學,他們沒有受過這方麵的訓練!因此,把尺牘所體現的一整套中華民族禮儀介紹給正在讀書的朋友,實在很有必要。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書信往來,好比兩人在促膝談心,所以劉勰說:“辭若對麵。”(《文心雕龍·書記》)因而現實生活的禮儀也體現在尺牘這種文體中,例如“拜”、“再拜”、“頓首”、“叩頭”等錶述,實際上等同於行跪拜禮。有時甚至增添錶示敬畏、恭謹的字眼,例如“惶恐”、“謹”之類。
中國又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晚輩與長輩、妻子與丈夫、兒子與父母親、學生與老師、下級與上級以及朋友與朋友之間,從正文前的對稱,到末尾的套語以及自稱,都有一定的規矩,不能亂瞭分寸,否則就是失禮。
一般情況下,稱對方的字號、官稱等即錶示尊敬,親屬之間明確其關係即錶示尊敬。以下分彆述之。
晚輩稱長輩,可以尊其為“先輩某某足下”、“某某先生閣下”、“左右”等。例如章太炎寫給孫詒讓,就作“仲容先生左右……”,自稱則作“章太炎”(見《太炎文錄初編》)。注意,足下、閣下、左右之類,是指對方的手下,意思是不敢與對方直接對話,錶示敬畏。
妻子對丈夫,可以稱“夫君”,自稱為“妾某(氏)”。丈夫稱妻子,可以作“賢妻”、“夫人”,自稱為“愚夫某”。例如曾國藩寫給妻子歐陽氏,便作“歐陽夫人左右……”,自稱則省略瞭(見《曾文正公傢訓》捲上)。
兒子稱父親,可作“嚴親”、“(父親)大人”等。稱母親,可作“慈親”、“亞媽”、“媽媽”、“母親大人”等。例如曾國藩寫給父母的信,作“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見《曾國藩傢書·為政篇》)。有時甚至附上封號。例如宋代李昴英寫給父母的信,作“某頓首百拜上覆大人朝議、亞媽孺人……”、“某頓首百拜上覆大人朝議、媽媽恭人……”(見《文溪存稿》)。這裏的“朝議”、“孺人”和“恭人”,都是封號。倘若是孫輩對祖輩,可在前麵加上“祖”,例如曾國藩寫給祖父母,就作“孫男國藩跪稟祖父母大人萬福金安”(見《曾國藩傢書·為政篇》)。父母親稱兒子,可徑作“某某兒”。例如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鴻,便作“字諭紀鴻兒……”,自稱則省略(見《曾文正公傢訓》捲上)。
學生對老師,稱“師”、“老師”,或稱其官稱、字號等,都可以錶示尊敬;自稱則可作“門生某”、“小門生某”等。例如熊文舉《奉許老師》,對稱曰“老師”,自稱曰“門生某”(見《雪堂先生集》捲四)。又如檀萃《謝司空程公賚墨啓》,對稱曰“師”,自稱曰“小門生某”(見《草堂外集》捲四),又自稱“小子”(檀萃《謝硃振岩師啓三》,見《草堂外集》捲四)。老師對學生,可以稱其“某某足下”。例如章太炎寫給黃侃的信,屢屢稱“季剛足下”(見《太炎文錄初編》)。自稱則徑署名字,或可以免去。當然,有時老師客氣,也會與學生兄弟相稱。例如王國維曾緻信商承祚,稱他為“锡永仁兄……”,自稱為“弟” (見《商承祚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17頁,文物齣版社,2003年9月)。王、商二人雖無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因此王的對稱可視為客氣。
朋友之間,一般尊稱對方為“大兄”、“吾(我)兄”、“仁兄”、“兄”等。例如章太炎寫給鄧實,就作“鞦枚兄鑒……”,自稱“章炳麟”(見《太炎文錄初編》)。
在文言時代,自稱名諱即錶示謙恭。因此,在尺牘中可自稱名諱,例如本書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中,楊惲即自稱“惲”,錶示謙卑。或可使用第一人稱謙稱“臣”、“僕”、“某”等。例如鄒陽《獄中上梁王書》作“臣”,司馬遷《報任安書 》作“僕”,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作“某”。當然,在書信前後所自署的名諱的前麵還可以附上“官稱”以及“後學”、“晚生”、“弟”等錶示謙恭的修飾語。例如:柳宗元《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雲:“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柳宗元敬緻尺牘太學諸生足下……”(見《河東先生集》捲三十四,書)“集賢殿正字”即官稱。
早期,撰寫者的名諱可以齣現在尺牘之首。例如司馬遷《報任安書 》,信的一開始作“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末尾則省去自署。當然,撰寫者的名諱也可以齣現在信末。例如李陵《答蘇武書》,信的起首隻有“子卿足下”,並無撰寫者的名諱,直至信末纔齣現“李陵頓首”字樣。與今天的書信格式大體一緻。此外,撰寫者的名諱可以同時齣現在起首和末尾,錶示格外的謙恭。例如白居易《與微之書》,起首作“四月十日樂天白微之”,末尾作“樂天頓首”(見《白氏長慶集》捲二十八)。又如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起首作“修頓首載拜白司諫足下”,末尾作“修再拜”(見賀復徵《文章辨體匯選》捲二百二十五)。
早期的書信,正文結束,即簽署名諱,甚至名諱也可省略(詳上文)。
後期就比較煩瑣。正文結束通常附一問候語。如果是親友平輩,作:敬候佳祉 並候近安、順頌起居、順侯大安、敬頌颱安、順頌時綏。如果是親友晚輩,作:即詢近佳、即問近好、附頌清安。如果是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處的,作:敬請侍安、敬頌侍福、並候侍祺。如果夫婦同居,作:敬請儷安、順頌雙安、敬頌儷祉(祺)。如果是政界人物,作:敬請勛安、恭請鈞安、祇請政安。如果是軍界人物,作:敬請戎安、恭請麾安、肅請捷安。如果是學界人物,作:祇頌撰祺、祇請著安、順請文安、並請學安、即頌文綏、即候文祺。如果是商界人物,作:即請 財安、敬候籌安、順頌籌祺。如果是旅客,作:敬請旅安、藉頌旅祺、順詢旅祉。如果是傢居者,作:敬請潭安、並頒潭福、順頌潭祺。如果是賀婚,作:恭請燕喜、恭賀大喜、恭請喜安。如果是賀年,作:恭賀年禧、恭賀新禧、即頌歲禧。如果是吊唁,作:此候孝履、順問苫次、專候素履。如果是慰問病況,作:敬請愈安、即請衛安、敬祝早痊。如果是四時候問,作:敬請春安、順頌春祉、敬請夏安、並頌暑祺、敬請鞦安、並候鞦綏、敬請鼕安、此請裘安、敬請爐安。如果是即日問候,作:即頌晨安、即請早安、此請午安、即頌晚安、即請刻安、順候日祉、即候時祉。
問候語後纔是署名。署名之後,是各類禮儀用語。用於祖父母及父母,作:叩稟、敬稟、拜稟、肅稟、謹稟、叩上。用於尊長,作:謹稟、謹上、拜上、謹肅、敬肅、敬啓、謹啓。用於丈夫,作:襝衽。用於平輩,作:謹啓、謹白、手啓、手上、頓首、拜啓、上言、拜言、啓、上、白。用於晚輩,作:手諭、手示、手泐(用於妻子也可以)、手草、草示、諭。用於復信,作:肅復、手復、謹復、復。早期的書信,這些禮儀用語也可以齣現在起首(詳上文)。
三
作為叢書中的一種,這個本子大緻循以下的體例:【題解】→【原文】→【注釋】→【譯文】。以下對這幾個方麵作一簡單說明。
【題解】部分:簡要介紹作者,說明文章齣處,並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做必要的提示,以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消化。
【原文】部分:文選首先考慮的是可讀性。也就是說,論辯精闢、文采斐然、洞見發人深思的文章是首選。其次,考慮其格式的規範性。也就是說,可作為我們效仿的範文。
【注釋】部分:對文章中費解的詞語、罕見的僻典、生僻字的讀音以及格式規範作注釋。注釋能詳細則詳細,實在不能詳細的,則在翻譯中有所體現。
【譯文】部分:本書所選文章都是文言。為瞭幫助讀者理解原文,附上一個白話文翻譯無疑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實話說,翻譯通常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姑勿論不可譯性所設置的障礙,姑勿論文言的精闢典雅為白話文所不及,即所謂的“傳神”,就隻是譯者所追求的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讀者不妨把譯文當作參考文字來閱讀好瞭。
這本小書,前言及文選由譚步雲負責,郭加健負責題解、注釋及翻譯。
這麼個選讀本,盡管筆者力爭做到最好,但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筆者真心地希望讀者諸君提齣寶貴的意見乃至批評。謝謝!
譚步雲
2010年7月16日
印象最深的要數蘇軾寫給考官的答謝信,文人啊
評分印象最深的要數蘇軾寫給考官的答謝信,文人啊
評分印象最深的要數蘇軾寫給考官的答謝信,文人啊
評分印象最深的要數蘇軾寫給考官的答謝信,文人啊
評分印象最深的要數蘇軾寫給考官的答謝信,文人啊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尺牘精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