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雲
出生於台北,祖籍湖南岳陽。現旅居美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博士班。
曾任《民生報》兒童版、《王子》雜誌主編。
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一九七五年發表處女作〈隨緣〉,一九七六年起連續以短篇〈掉傘天〉、〈樂山行〉、中篇〈姻緣路〉,三度榮獲聯合報小說獎,以媲美張愛玲的驚人才華而飲譽文壇。作品後來結集成《隨緣》、《姻緣路》出版。
一九八○年後結婚去國,匿跡文壇三十年。
二○一一年春天以長篇小說《桃花井》驚喜復出。
現正撰寫「民國素人誌」系列故事。
掉傘天下的小說修行者
蔣曉雲
言情入世之作
從知識青年的情愛婚姻
寫至老幼貧苦歡聚離別的人生
再回首
那一段苦茶鴉片的純情青春夢
本書集結《隨緣》與《姻緣路》兩書十四篇短篇小說,以二十五不過二十九歲這個年齡層女性的感情經歷為主題所寫的<隨緣>、<宜室宜家>、<掉傘天>、<口角春風>、<閒夢>、<宴之二>六篇;也寫四十多歲盛年<幼吾幼>裡的養豬戶、<春山記>裡的榮民老粗、<宴>裡的忠僕和怕太太的男人;還有在<樂山行>裡鬧黃昏之戀較為年長的男女角……從知識青年的情愛婚姻,寫至老幼貧苦歡聚離別的人生,另有散落報章未曾出版的四篇作品:〈窈窕淑男〉、〈小花〉、〈青青庭草〉及〈終身大事〉則為作者以「新僑」生活觀察員生涯所留下的記錄。
一把傘弄得臨別依依,上了車還要回頭叮嚀。
那像是一世的牽牽絆絆,都趕著這分秒要交代清爽。
祇怕錯過今天再沒有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年輕,就一齊來回味回味咱們那個不打電動遊戲機,卻看小說的從前;
如果你青春正當時,就遙想一下你沒份參與的當年吧。
乍看上去,《掉伞天》其实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作品:尽管是蒋晓云在内地出版的“新作”,但集中的作品却大多是早年作品;作品的题材十分单一,几乎是清一色的“婚恋”主题,却道尽了人世间的种种情态与羁绊。 说实在的,在读过了《桃花井》这样已经“尽善尽美”的出色作品之后...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前几篇感觉像高级一点的言情小说,后面几个短篇视角逐渐开阔,不过基本上也都是些凡夫凡妇鸡零狗碎的生活片段,整本书唯有《掉伞天》让人眼前一亮,灵动、细腻,难得还没有少女的一派天真。蒋晓云直言当初参加联合报短篇小说大赛就是为了奖金,倒真成了个得奖专业户,后来没把...
一口气在博客来上把蒋晓云女士的书都买了回来,一本本慢慢读。《掉伞天》里收录的是她七十八十年代的早期作品,除了在台湾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外,还有几篇是她在美国生活时期所作,与民国素人誌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这些故事多是撷取人生的片断或截面,有时风格不一,亦有文学技巧上的试验。代序中有句话格外教人记住,虽然与小说集关系不大:”在国外住的日子长了,我才发现‘侨民’(或者移民、难民,反正是懂事以后才搬离原乡的人都算进来,)有一种把时间定格的特殊性,好像住进了桃花源一类与世隔绝的封闭社区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评分一口气在博客来上把蒋晓云女士的书都买了回来,一本本慢慢读。《掉伞天》里收录的是她七十八十年代的早期作品,除了在台湾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外,还有几篇是她在美国生活时期所作,与民国素人誌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这些故事多是撷取人生的片断或截面,有时风格不一,亦有文学技巧上的试验。代序中有句话格外教人记住,虽然与小说集关系不大:”在国外住的日子长了,我才发现‘侨民’(或者移民、难民,反正是懂事以后才搬离原乡的人都算进来,)有一种把时间定格的特殊性,好像住进了桃花源一类与世隔绝的封闭社区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评分正在读,很多话都写进了心里。读完后再评价
评分才坐定,外面淅淅沥沥下起大雨。她赶紧关上车窗,回手碰到膝上的伞,心里简直是高兴:幸好带了(25+男女青年婚恋迷途小品式指南,<随缘>作尾不能更入世
评分大概是少作的缘故感觉火候未到,文字絮絮叨叨铺得太开,想写的点又含而未露暧昧不清让人一头雾水。序中提到离乡者对原乡的时间定格感很有趣,跟白先勇的《台北人》感觉是一个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