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能源 *能源&气候变化
发表于2024-11-10
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余建华等著的这本《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主要从分析
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能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政治和安全因素入手,在
剖析相关能源政治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对国际能源格局、供求态势及
油气地缘政治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考察,全面阐析21世纪初国际油气竞争
态势和各国不同类型的对外能源战略,在探讨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为解决能
源瓶颈(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而在国内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同时,
通过总体的综合分析与分区的实证考察,详尽研讨中国能源国际化经营的
“走出去”战略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成败得失、
机遇障碍和应对之策,最后立足于诸多数据和实例,对“中国能源威胁论
”进行综合解析和驳斥,揭示21世纪中国在能源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
和“和平发展”国策方针的有机结合,在新能源安全观的指导下,谋求与
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
《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章,在对能源进行定义分析和分类基础上,以两次世界大战和历
次中东战
争、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为例,对能源的政治属性作出透彻的论述,同时
理清国际
能源安全政策和国际能源安全合作的孕育与形成过程。重点指出:石油和
天然气
作为能源资源,其本身虽不具有政治属性,但工业革命后,能源成为现代
社会经济
运行的基石和世界各国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而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天然的
稀缺性
和供求区位的不均衡性,赋予能源“政治商品”和战略资源的属性,变成
国家间政
治、经济、外交博弈的重要武器和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实力要索,与现当
代国际关
系紧密缠绕。这体现在: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在地理区位上的
不平衡导
致油气经济要素的分离,在加剧了国家间竞争的同时,进一步凸现出油气
资源的特
殊战略价值;二战后在西方工业国家经济“黄金增长”的同时,形成世界
经济尤其是
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严重依赖;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在
触发
国际能源合作的同时,开启了国际能源政治和安全的系统研究。
第二章,以多维理论视角对国际能源政治研究进行阐析,分别从地缘
政治理
论、相互依存理论、非传统安全理论和能源外交论等国际关系相关理论流
派对能源
政治与能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综合论析,并得出如下观点:关于国际
能源政治
的各理论流派观点虽视角各异,但其相互间实际上互为交叉和影响,并具
有共同特
征,即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
存日渐加
强,既竞争又协调成为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主流,由此各方越来越重视能
源领域的
国际合作及其国际机制的建设,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来实现能源安全
,将维护
能源安全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
紧密联
系起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环境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展开对能源
问题的综合
研究;鉴于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的全球性、综合性和联动性,能源外交已成
为能源领
域国际博弈与协作的重要方式,对国家而言,其主要包含以能源为目的的
外交和以
能源为手段的外交。
第三章,以最新数据概述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国际油气资源分布的地
缘特征和
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结构性矛盾,对世界油气格局的未来前景和目前全球
方兴未
艾的新能源浪潮进行展望和评估,同时全面分析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
上行的
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尤其对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国际油
价的关
联进行深入剖析。本章指出:当前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石油、天
然气、煤炭
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依然是主要构成品种,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总
体比重
依旧很小;能源消费的主体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等新兴
市场经济国
家;从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地缘结构看,自北非的马格里布经中东的海湾
到中亚的
里海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了一个“世界油气资源心脏带
”,而世界
油气的主要需求地区则是环绕于此的亚太、北美和欧洲,由此造成了当今
世界油气
供需格局的结构性矛盾,即世界油气供需之间地理区位上的不平衡状态,
且在未来
相当长时期内仍会存在;2003~2008年的国际油价震荡冲高,就是这种供
需结构
性矛盾与地缘政治安全因素及一系列经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从次贷危
机到金融风暴,华尔街金融寡头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惊人能量,既是经济
全球化、
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石油供需基本面因素与石油市场金融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是
当代国际能源政治与世界经济深刻关联、紧密互动的典型写照;不同国家
集团在全
球气候治理问题上的折冲樽俎,世界新能源浪潮的掀起,昭示着国际各方
正在为低
碳经济时代全球竞争新体系谋篇布局、抢占先机。
第四章,阐析近百年来以油气资源,市场、通道的角逐与竞争为核心
的国际能
源地缘政治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墨西哥湾时代、海湾(波斯湾)时代、
中心(欧佩
克)与外围(非欧佩克)对峙时代;在此基础上,探析新世纪全球能源格局的
演变走
向;并对各国围绕里海能源开发及油气输出管线所展开的竞争,以及近几
年俄乌频
繁发生的天然气争端作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本章揭示当前与国际关系演变
密切相
关的全球能源格局主要特征为:(1)国家问的能源关系从早期的“零和博弈
”模式向
“相互依赖与合作”模式转换,国际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协调特征日趋明显
;(2)鉴于
油气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各国间对油气资源的竞争并未消失
,能源问
题政治化倾向更为加强,时常成为各国外交诉求的重要目标;(3)西方巨头
跨国能
源公司仍是世界能源市场的主要垄断者,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各大国
家能源
公司在世界能源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增强;(4)虽然美欧依然控制和消
费着世
界上的大部分优质油气资源,但国际油气资源的消费格局正在全球范围内
重。新调
整,亚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区域,经合国家化石能源需求出现
下降趋
势,发展中世界尤其是亚太新兴国家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上升,其在世界油
气消费市
场中的份额还将进一步增大;(5)国际石油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发生明
显变
化,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石油金融化特征以及
石油期货
市场的投机性愈加突出,影响国际能源安全的因素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
(6)未来
几十年内,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仍占主体份额,天然气
日愈成为
向新能源时代过渡的主要能源,节能减排、国际气候治理和新能源浪潮引
导着21
世纪全球能源格局发展的未来走向。
第五章,分别考察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日本等传统能源消费国,
东盟国家、
印度和韩国等亚太新兴能源消费国,以及中东、前苏联、非洲和拉美地区
的能源资
源国各具特色的对外能源战略,并总结出各国对外能源战略的几个特点:
(1)作为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在能源需求上的阶段性反映,各国越来越重视区域性的
能源合
作;(2)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膨胀促使世界能源地缘格局发生调整,地处能
源地缘
供应中心的中东国家对外经济联系逐渐从大西洋两岸转向亚太地区;(3)在
大型西
方跨国石油公司掌控着全球绝大部分油气资源的生产、加工和营运的同时
,国际能
源利益竞争的天平依然倾斜于美欧等传统能源消费进口国;(4)方兴未艾的
新能源
浪潮也是以欧美日为主的传统能源大国面对正在发生的国际体系转型所作
的一种
能动反应,目的是占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进而维持自身在国际
体系中的
主导性地位。本章还分析了欧佩克、国际能源署、能源宪章组织和天然气
欧佩克等
世界主要能源组织的职能及其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作用,同时剖析了大型
国际石
油公司油气接替与发展新能源并重的能源战略调整。
第六章,客观分析我国当前能源瓶颈问题的成因及其对国家能源安全
的影响,
认为我国能源资源呈现出富煤、贫油、少气,且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由此使我国
的能源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能源供需的总量平衡矛盾日益突出,能源
生产发展
跟不上能源需求增长的速度;能源结构性矛盾凸现,能源产需缺口主要集
中在油气
等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品种,尤其是石油;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
锐;能源
利用效率低下。针对上述能源困境,本章指出,相当意义上当今中国的能
源安全主
要是石油安全,其具体问题包括:(1)石油需求迅速膨胀,产量提高难度较
大;(2)石
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3)石油进口来源和通道存在隐患,尤其是“马六
甲困局”
如何破解;(4)由于缺乏石油战略储备,导致应对高油价等石油风险的能力
较低。
为此本章进一步就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国内相关对策作了扼要阐释:首先
。,加强国
内油气勘探开发,尤其是陆上西部油气和包括渤海、东海和南海等海上油
气的勘探
开发;其次,在节约、控制石油消费同时,加大天然气开发利用,实行油
气并举。,并积
极发展其他替代能源;再次,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并建立从政府储备
到石油公
司商业储备、大型油品用户储备以及其他社会储备等各种形式结合的多层
次石油
综合储备机制,增强应对石油中断风险的能力;同时,借鉴欧洲经验,建
立以石油资
源安全、运输安全、市场安全和消费安全四个模块为核心内容的我国能源
安全预警
机制;此外,设立国家石油基金、构建石油金融体系等,进一步深化我国
石油业的市
场化体制改革。总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
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全
面、协调_和
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总结、论述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国际能源合作战
略的发展阶
段、总体特征、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本章指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
际能源合作
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能源合作的酝酿探
索阶段
(1978~1992年),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发达国家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方式来
开发中
国本土的能源资源;二是以“走出去”战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能源合作稳
步推进阶
段(1993~2005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发展、实施油气
企业海
外国际化经营;三是我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走向全面深化与完善的阶段
(2006年
。至今),以2006年我国提出新能源安全观为标志,中国能源企业基本形成
全球化的
多元发展格局,对外能源合作战略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机制化、长期
化、互利共
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现实与潜在的严峻挑战和障碍:一是与BP
等六
大超大型跨国石油巨头相比还略显弱势的国际竞争压力;二是“中国威胁
论”的散
布恶化了中国实施海外能源战略的外部环境;三是国际能源问题政治化趋
势加强,
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参股并购难度增加,而我国与亚非拉油气资源国的能源
合作也
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热点争端和安全局势的困扰。在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
趋势加
强与油气资源开发争夺加剧的复杂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要在大国纵横捭
阖的能
源战略博弈中寻求突破口,必须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切实制定相应战略
,在企业
尽快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借助国家在政治、外交以
及财政金
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协调好与资源国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关系,实施资源
开发与对
外经济合作、援助的有机结合,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第八章,主要就中国与亚太、独联体、非洲、中东以及欧美地区国家
所展开的国
际能源合作的现状、障碍与机遇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估考察,并相应提出一
系列具体
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指出:中国与东亚国家的区域能源合作,由于历史
和现实的
一些障碍以及本地区诸国在能源消费结构和海外能源供应上较大的趋同性
,目前
的合作现状并不理想,为此中国要推动东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对话,促进
政治互
信,早日启动能源安全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同时努力倡导并支持东亚能源
安全共同
体和东亚能源共同市场的构建,在能源的开发、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
进行有效的
区域合作。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领域拓展、规模扩大、类型增多、态势
积极,已步
入全方位实质性的稳步发展阶段,但双方合作还会不时面临地缘政治与经
济利益
的碰撞和磨难。中亚/里海国家是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经营的战略
对象,中
国与之能源合作应采取以下策略:着眼全局,积极进取;稳步拓展,逐步
深化;方针
灵活,政策务实;多方配合,齐心协力;借助上合,多边互动。中国与中
东能源合作
建立在互有需求的共同利益基础上,已形成平等互利、双向投资的态势,
但也会面
临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以及基础设施薄弱四大严峻挑战。中国
与非洲能
源合作还有不小的拓展空间,中国能源企业应加强协调,并争取与相关国
际大公司
开展全面合作,通过获得份额油等形式更多地进入非洲油气开发市场。欧
盟及成
员国在可持续能源发展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其可为中国建设资
源节约
和环保社会提供帮助和借鉴,双方加强交流合作,符合双方战略利益,也
有助于世
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中美
之间在
能源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可望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双赢的合作领域机会
,包括能
源地缘政治、国际能源市场、开发新能源、能源环保技术等方面;由于两
国互有需
求,今后双方在能源问题上走向激烈竞争甚至恶性对抗的可能性不大。中
国要推‘
进与拉美国家的能源合作,具体项目筹划和实施应谨慎细致,探索合作新
模式,淡
化政治色彩,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规避和降低各类风险,同时在推动
新能源产
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强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结语部分,基于大量的事实材料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有力批驳了新世
纪以来国
际上涌动的“中国能源威胁论”。指出:“中国能源威胁论”是由“中国
威胁论”演变
而来,其主要鼓噪者旨在排斥、遏制乃至“妖魔化”中国,他们从零和思
维模式出发,
片面强调国际能源经营中的竞争和碰撞,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竞争中有合
作、冲突
中有协调的事实;同时说明在当今能源问题政治化的背景下,政治与意识
形态等非
市场因素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成为阻挠中国能源与资源企
业海外
发展与合作的重要障碍。因而,我国从政府到企业,从学术界和媒体均有
责任通过
事实论析,来消除和化解海外对中国能源需求及能源外交的误解和疑虑,
为中国能
源企业的“走出去”“引进来”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能源合作营造积极
良好的氛
围。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为我国互惠共赢的对外能源合作带来
了新机
遇,“中国能源威胁论”在国际社会的市场被压缩,乃至出现“中国机遇
论”的积极呼
声,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由此,中国将坚持在立
足国内能
源开发、节约能源、优化结构、保护环境的同时,以新能源安全观为指导
,深入开展
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在建立我国清洁、安全、经济
、稳定的能源
保障体系的同时,与国际社会共同建设与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稳定的运行体
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