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是一本描述变化的书。 1990-2002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这种变化;今后,我们还将经历更大的变化。 在凌志军笔下,1990-2002年中国的格外引人入胜之处,不是在于她的轰轰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从容;不是在于她的崇尚伟大精神,而是在于她开始关注普通人的需要;不是在于她的伟人风范和英雄辈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经长大。对变革的期待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进而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 《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中牵涉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叙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内容浩繁,巨细混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叙述流畅从容,见解独到精深,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我这一代人是没有历史的一代,或者说于我们而言,历史才刚刚开始。 二十又半,在学校中度过大半生涯,生计有父母照应,自然是生活在象牙塔中,多少有些公子哥习性,一派太真乐淘淘,好像历史已经远去。偶然间读到凌志军先生的《变化》,之后心中颇有不平意气。 在真实的感受中...
评分风物长宜放眼量 ——读《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 对往事的追忆和记录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故我们历史学问极为发达,有关历史的书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历史是由时间来限定的,1990年已经成为历史,2002年也同样成为历史。当你回首刚刚...
评分这是一部比新闻生动,比历史灵动,比小说深刻的作品。 以前总是听人说,《光荣与梦想》这部来自美国的书,比较厉害。不过那不书太长,相反这部书正好。能感觉《变化》作者的镜头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个人的日常生活之间切换。但感觉很连贯。 这大概就是高手的水平。 也许 ,我...
评分还是在整理办公室时发现的这本书。乍一看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山寨或盗版,因为封面感觉是上个世纪那种设计风格,纸张和装订很粗糙,侧面看毛边还不少,书名也是普普通通,封面写着《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十三年大脉络)》(凌志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至于作...
评分前一阵子,看到安邦上有评论,说这本书里写了当年朱镕基当总理时无奈的状况,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大干快上,不听中央的,朱无计可施,甚至哀求封疆大吏帮帮忙,但还是不起作用。本以为是本新书,看完了在豆瓣上一搜,原来是本旧书,是由于朱新出的谈话录引起的对他关注,从而检...
想起了家里那个很早前父亲剪报上90年代的评论,兰州晨报上对于各年份的评论,历史如散文般流畅自如,信手拈来
评分呼啸而过
评分气势磅礴呈现那些年的经济险象——这是近年我看过的最好的书之一!向所有喜爱经济,喜爱新闻的同学推荐阅读
评分王府井买的,正在读
评分每及作者分析和自述观点处,总觉得牵强,甚至逻辑混乱。但通过大量的事件细节的描述,作者还是对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中国社会做出了较好的展示和刻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