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纪,江苏吴县人,1909年出生于北京。早岁随父亲汪荣宝赴比利时任所,后转法国、瑞士。1922年归国,就读于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3年毕业返国。历任湖北省政府秘书、上海市政府秘书、广东省政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1945年,任新闻局驻法国办事处处长;1965年任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董事长,并开始在台湾东吴大学讲授西洋外交史;1957年应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学系主任。
著作有《朽庐随笔》、《日本史话》等,译著有《主宰美国命运的幕后集团》、《西方国家自杀》、《洛克菲勒家族秘史》等。由于父、伯祖(汪凤藻)都曾当过驻日使臣,自己也曾经出使过日本,深觉有责任将他所认识的日本介绍给国人,因而在大学授课时,便陆续撰写有关日本史的文章发表在《中外杂志》,随后并扩充改写而成为《日本史话》。
《日本史话》简介: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先天注定要与中国发生密切关系。近世中国人对于日本和日本人的观感,有“媚日”、“亲日”、“惧日”和“仇日”,只是真正“知日”的却不多见。《日本史话》作者汪公纪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历史修养、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祖孙三代与日本的渊源为基础,搜寻大量数据,反复研判,数易其稿,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采用说故事的方式,用通俗浅近的文字将自己了解的日本历史、日本民族介绍给世人,从中可以看得出著者的良苦用心了。
尚且不说《菊与刀》的质量到底如何,百度上说这部书“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的经典论述,在海外的影响力不亚于《菊与刀》”,明显言过其实。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的70、80年代台湾联经出版社的繁体竖版,读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册,很有点通俗演义的感觉,除了在上古篇用很大的篇...
评分风格与蔡东藩的系列通俗演义类似,内容主要围绕皇室和贵族大臣的活动展开,对经济、文学、艺术、典章、哲学、农工商等领域几无涉及(除了一部《源氏物语》和一些颠倒不离滥情的日式汉诗)。老先生文字生动,幽默风趣,整部书的前半部分可以看作是日本皇室的滥情史或乱伦史,后...
评分当乐子看吧,相当主观和自我的作品,不涉及严谨和翔实,我看的时候手里另外一本书是《江户日本》,觉得挺好玩儿的,好比大考前的串讲,或者干脆就是你我两人为了共同的兴趣坐在一起侃大山吹大牛,主观臆断横挑鼻子竖挑眼,等觉察到其中不妥时候,轻舟已过万重山啦~
评分尚且不说《菊与刀》的质量到底如何,百度上说这部书“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的经典论述,在海外的影响力不亚于《菊与刀》”,明显言过其实。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的70、80年代台湾联经出版社的繁体竖版,读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册,很有点通俗演义的感觉,除了在上古篇用很大的篇...
评分当乐子看吧,相当主观和自我的作品,不涉及严谨和翔实,我看的时候手里另外一本书是《江户日本》,觉得挺好玩儿的,好比大考前的串讲,或者干脆就是你我两人为了共同的兴趣坐在一起侃大山吹大牛,主观臆断横挑鼻子竖挑眼,等觉察到其中不妥时候,轻舟已过万重山啦~
比较完整的日本历史,入门挺好的
评分加那么多个人色彩,不太好吧
评分讲故事而已。
评分要和大陆版的对照看会更有意思。在人物称谓、关键事件、关键数据上都有差别表述。也难怪那么多外人要去说三道四,难道一个国民党的驻日要员也真的搞不清楚南京大屠杀的数字吗?而且差别还那么大。
评分要和大陆版的对照看会更有意思。在人物称谓、关键事件、关键数据上都有差别表述。也难怪那么多外人要去说三道四,难道一个国民党的驻日要员也真的搞不清楚南京大屠杀的数字吗?而且差别还那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