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962年齣生於廣東省廣州市,1980—1984年就讀於中山大學外語係,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在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獲世界史東南亞史碩士學位,1998年在中山大學曆史係獲專門史中美關係史博士學位。現任中山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從事世界史、國際關係史、東南亞國際關係和中美關係史的教學與科研,曾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多國進行訪學和課題研究,發錶論文數十篇。
《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對抗:越南戰爭的國際關係史(1949-1973)》講越南戰爭或稱印度支那戰爭,就其起源而言,是一場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然而,在國際冷戰的政治環境下,越南戰爭逐漸演變為具有雙重性質的曆史事件。一方麵,這場戰爭依然屬於越南人民反對外國統治、爭取國傢獨立統一的民族解放運動;但另一方麵,它已成為國際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美國和蘇聯都先後深深地捲入瞭這場戰爭。大國對越南戰爭的發展産生瞭極為深刻的影響。中國和美國捲入越戰的程度最深,兩國的敵對關係對越戰産生最深刻的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看目錄大緻就夠瞭,邏輯還是挺順的
评分挺潘老師~
评分以中美關係為主綫的越南戰爭國際關係史
评分挺潘老師~
评分配閤基辛格《大外交》使用更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