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创岁时记之体例。此书在奈良时代初期传到日本,见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后来到光绪年间,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讲帝都风俗节日。这也是百年前的事。
古之人看重季节,尊敬时序,历史风云过眼,无非甲子轮回,透着从容沉静。小说《岁时记》衍袭的这个题目,也足以让读者料到,其中是怎样细微琐碎的敏感,风吹草动,水流花开。按照某种必然的巧合。客居京都的孟荻认识年长一些的陆明,两个人发现彼此竟是如此相契,如在世上的另一个自己。由秋到夏,再又入春,她们一起去看看银阁寺的月亮,鸭川的流水,奈良的樱花,贺茂桥的葵祭,彼此映照扶持。
苏枕书,煮字根本不疗饥。
某一日,定居上海若干年的陆明送走儿子,独自在家。那是一个冬天。她点燃一枝烟,没有抽,眼前恍惚出现了孟荻纤弱的影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陆明喃喃自语,不知这样的邀请,远在千里的孟荻,是不是会心有灵犀呢。或许伊人已无迹可寻,只是她自己依然执念等待而已。 ...
评分其实本来是打算当做睡前读物的,没想到反倒过了困意,清醒了许多,一口气便读完了。 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题记页上那段话,“献给那位在潭柘寺许过愿的姑娘”。 ——潭柘寺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冥冥中不断牵绊的地方。 待到观阅内容时,才一点点地被吸引进去。 初初读时,实在不...
评分书皮印着是“最清淡优美的京都风物小说”,这两本书的场景都是日本的京都,主角都是两个中国去读书的女学生。《岁时记》中是陆明和孟荻,《不许流光入梦来》中是钱静玉和程松隐。 京都是恬静安详的,她们亦不愁经济压力,只是作为孤独的异乡学子相互照顾,相互扶持。日本文化...
评分文/文小妖 翻看《岁时记》时,竟有种不忍心一口气读完的感觉。 苏枕书笔下的文字有意境,散文也好,小说也罢,她自成一格,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从杂志《南风》《花溪》开始,苏枕书的文字让人不得不分外留意,很多时候,我总会感叹:这世间的文字怎可写得如此的清而有味...
评分上个礼拜天和沈小岳从崇明回来直接去了图书馆,把其中的一张浦东图书馆的借书卡换成了上图的。然后惊喜的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苏枕书的这本《岁时记》。 是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 因为抱的希望太大,于是一点点的失望也会伤筋动骨。不得不承认,我有些看不下去了。 或许这样的文...
文字清新,背景熟悉。内容读完就忘记。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有一天可以坐她开的车去潭拓寺的。看完的时候,我知道我可能再也没法开口了。
评分空有一副华丽皮囊…看了半本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需要读者动情的地方描写特别刻意,反正我是完全没半点被打动,,
评分「岁时记秋 季语:残暑,夜寒,长月,八朔,干柿,菊枕,流灯,秋扇,蓼花,菱食。松尾芭蕉:秋深矣,不知邻人作何事?姜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 岁时记冬 季语:初霜,雪晴,枯野,狐火,岁暮,围炉,枯芦,寒椿,水仙,山眠。小林一茶: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白居易: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枕书文笔极佳,娓娓道来,用温柔的语言描写的却是极深刻极负重的感情。颇具青山七惠的风格。要说绝好 自然称不上,但因个人癖好的京都、松尾芭蕉及清少纳言, 给予4星。
评分仿佛看到当年我所在学校中文系才女的文笔,不过那位才女更令人佩服:毕业一年后,文风大变,觉得以前的自己恶心、矫情透了,“缺乏社会经历的我们这一代,写出来的都是狗屁”。虽然偏激,但也不无正确。
评分这个长,略有点儿支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