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官场宿敌汪精卫

蒋介石的官场宿敌汪精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团结
作者:闻少华
出品人:
页数:25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2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21461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汪精卫
  • 汪政权
  • 民国史
  • 政治史
  • 蒋介石
  • 汪精卫
  • 国民党
  • 抗战
  • 政治斗争
  • 历史人物
  • 近代史
  • 传记
  • 中国现代史
  • 军阀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蒋介石的官场宿敌汪精卫(修订版)》内容简介:汪精卫早年激情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在早年刺杀摄政千之前,汪精卫曾撰《釜薪论》,认为革命犹如烧饭,需釜和薪。釜者,不惧水火忍受长期磨练;薪者却-时轰烈瞬间辉煌。汪精卫自称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愿意为薪。然而在民族危亡关头,这位少年革命者却成为中国的“头号汉奸”。陈立夫曾对此评论他说,汪精卫最缺少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书生难成大事”;而汪精卫的死忠派陈公博也有过评价,“汪先生遇事便出亡,合则留不合则去”。人品和性格决定了汗的命运。

作者简介

闻少华主要著作闻少华,湖北浠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工作。专著有《汪精卫传》《周佛海评传》《陈公博传》《汪伪政权史话》等,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文章二十余篇。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清寒的青少年时代
一 清贫身世
二 从秀才到留学生
第二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一 《民报》的重要撰稿人
二 出色的演说家
三 与陈璧君的结合
四 谋刺摄政王载沣
五 “国事共济会”与南北和议
六 二次革命中的汪精卫
第三章 政治上的小休时期
一 沉醉于异国风情
二 孙中山的少数信徒
第四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汪精卫
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 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
第五章 大革命时期软弱的左派
一 中山舰事件
二 软弱的左派
三 汪、陈联合宣言
四 武汉政府时期的表现
第六章 七一五分共的元凶
一 四一二政变
二 七一五分共
第七章 特别委员会的面面观
一 反共的顽固派
二 特别委员会的产生
三 特别委员会的余波
第八章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一 护党救国军的成立
二 中原大战
三 “扩大会议”的召开
四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第九章 “非常会议”时期汪、蒋的勾结
一 胡汉民在汤山作阶下囚
二 反蒋浪潮中的汪精卫
三 “非常会议”成立
四 汪、蒋勾结
第十章 汪蒋合作时期对日推行的妥协路线
一 汪精卫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
二 汪精卫与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
三 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被刺
四 西安事变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面人
一 叫嚷继续“根绝赤祸”
二 低调俱乐部
三 焦土政策的背后
第十二章 叛国投敌的酝酿
一 日本的侵华政策
二 董道宁、高宗武秘密赴日
三 重光堂秘约
第十三章 叛国投敌的民族罪人
一 伺机逃出重庆
二 《艳电》的出笼
三 河内刺汪
四 投入敌人的怀抱
第十四章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一 赴日谈判
二 与王克敏、梁鸿志的会谈
三 76号特工总部的建立
四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第十五章 汪伪国民政府的成立
一 南京三巨奸会议
二 “日华关系”密约的谈判
三 高、陶事件
四 青岛会议
五 汪伪国民政府粉墨登场
第十六章 汪精卫及其伪政权的倒行逆施
一 反共清乡
二 奴化教育
三 法西斯党化教育
四 东亚联盟运动
五 汪精卫汉奸理论的形成
第十七章 汉奸末日与汪精卫的死
一 汪精卫投敌前后的二三事
二 汉奸的末日
三 汪精卫之死
四 汪坟被毁
附录
汪精卫年表
后记
作者附言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材料用的还不错,包括雷鸣和张江载都注意到了,《苦笑录》和《双照楼诗词稿》引证比较准确,甚至还有一些日外务省档案,文笔、结构、叙事都有些功底。但贯穿全篇的是意识形态+飞跃时代先入为主的胡乱批评,这一问题在1937年以后更严重,随意解读材料,动辄扣帽子,情绪激昂的谩骂,已经走向低级趣味。

评分

材料用的还不错,包括雷鸣和张江载都注意到了,《苦笑录》和《双照楼诗词稿》引证比较准确,甚至还有一些日外务省档案,文笔、结构、叙事都有些功底。但贯穿全篇的是意识形态+飞跃时代先入为主的胡乱批评,这一问题在1937年以后更严重,随意解读材料,动辄扣帽子,情绪激昂的谩骂,已经走向低级趣味。

评分

材料用的还不错,包括雷鸣和张江载都注意到了,《苦笑录》和《双照楼诗词稿》引证比较准确,甚至还有一些日外务省档案,文笔、结构、叙事都有些功底。但贯穿全篇的是意识形态+飞跃时代先入为主的胡乱批评,这一问题在1937年以后更严重,随意解读材料,动辄扣帽子,情绪激昂的谩骂,已经走向低级趣味。

评分

材料用的还不错,包括雷鸣和张江载都注意到了,《苦笑录》和《双照楼诗词稿》引证比较准确,甚至还有一些日外务省档案,文笔、结构、叙事都有些功底。但贯穿全篇的是意识形态+飞跃时代先入为主的胡乱批评,这一问题在1937年以后更严重,随意解读材料,动辄扣帽子,情绪激昂的谩骂,已经走向低级趣味。

评分

材料用的还不错,包括雷鸣和张江载都注意到了,《苦笑录》和《双照楼诗词稿》引证比较准确,甚至还有一些日外务省档案,文笔、结构、叙事都有些功底。但贯穿全篇的是意识形态+飞跃时代先入为主的胡乱批评,这一问题在1937年以后更严重,随意解读材料,动辄扣帽子,情绪激昂的谩骂,已经走向低级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