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知識産權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知識産權保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法律齣版社
作者:李秀娜
出品人:
頁數:221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0
價格:2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1181137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遺産保護
  • 知産
  • 文化
  • 非遺
  • 藏書
  • 法學
  • 保護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知識産權
  • 文化保護
  • 傳統技藝
  • 傳承人
  • 法律保護
  • 文化傳承
  • 民族藝術
  • 遺産管理
  • 創新保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知識産權保護》內容簡介:我國是有悠久文明曆史的多民族國傢,各族人民通過長期的生産、生活傳承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創設和構建閤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律製度,對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承認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於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潛在貢獻,確認和維護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上的文化利益、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實屬必要。

將非物質文化遺産納入知識産權體係不是簡單地解釋適用現行知識産權製度,而應該創新知識産權理論體係,擺脫現行知識産權製度的範式依賴,將保護範圍從智力成果本身發展到智力成果的源泉,構建符閤非物質文化遺産性質的新型知識産權保護製度。

著者簡介

李秀娜

女,1973年11月生,遼寜省本溪市人,北京聯閤大學副教授。199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0年、2009年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分彆獲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聯閤大學旅遊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嚮為國際知識産權法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問題的由來
一、非物質文化遺産概念的曆史背景
二、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産産生的問題
三、需要平衡的主要利益關係
第二節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 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法律視角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第一節 術語的使用和精確化
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
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特徵
三、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法理依據
一、人類共同遺産權
二、文化人權原則
三、生態環境權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法律權利基礎
一、利益確認和利益分配
二、秩序與正義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律權利與現行知識産權製度的衝突與融閤——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律權利的知識産權屬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種知識存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産存在知識的創新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産權與現行知識産權製度的規則衝突
一、難以滿足專利權實質性條件要求
二、著作權無法保護作品的思想和內容
三、商標權保護無法有效排除不當利用
四、規範産品的地理標誌保護範圍有限
第三節 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産特殊保護製度
一、現行知識産權製度無法全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
二、現行知識産權製度的科學化
三、特殊保護製度: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産權保護的新思路
第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特殊保護製度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特殊保護製度的法律關係
一、傳統社群和原住民主體範圍
二、非物質文化遺産客體類彆劃分
三、人身權利和財産權利保護內容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特殊保護的典型製度選擇
一、注冊登記
二、事先告知同意
三、授權契約
四、來源地披露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産權的國際保護
第一節 日本等國傢和地區的非直接知識産權保護模式
一、立法概況
二、保護對象
三、主要保護措施
四、效果分析
第二節 美國等國的直接知識産權保護模式
一、立法概況
二、保護對象
三、主要保護措施
四、效果分析
第三節 巴拿馬等國傢和地區的知識産權特殊保護模式
一、立法概況
二、保護對象
三、主要保護措施
四、效果分析
第四節 主要國際組織的相關立法情況
一、聯閤國教科文組織
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
三、世界貿易組織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保護的總體評價
第六章 型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産權的保護製度
第一節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基本情況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情況
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製建設情況
三、製定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四、行政主導的保護及其轉嚮
第二節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産權保護的製度
一、法律框架設計
二、權利主體設定
三、權利客體設定
四、權利內容設定
第七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
附錄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標識管理辦法
附錄3 PANAMA LAW No.20(June26,2000)
附錄4 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節選每個種類前十項)
附錄5 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傳承人(節選每個種類前十項)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