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研究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華齣版社
作者:李健
出品人:
頁數:331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1
價格:2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119172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傳記文學
  • 現代文學
  • 傳記學
  • 李健
  • 文學研究
  • 中國現代文學
  • 傳記文學
  • 文學研究
  • 現代中國
  • 傳記作品
  • 文學批評
  • 人文研究
  • 曆史文學
  • 作者研究
  • 文本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研究》內容簡介: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繁榮,既是對中國古典史傳文學的繼承與發揚,也是對西方傳記文學的藉鑒與模仿,同時,也為新時期傳記文學復興與昌盛起到瞭示範作用,並在我國傳記文學史上擔負起瞭轉型變革的曆史使命。它以先進的傳記文學理論和大量的優秀傳記作品構築瞭中國傳記文學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我國有史以來,在傳記文學領域齣現瞭3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以《史記》為代錶的古典傳記。“前四史”以後便是長期的衰微和停滯,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傳記的齣現。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在西學東漸之後,受西方傳記文學和進化啓濛思想影響頗深,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徹底反傳統的曆史背景下,它在文體和語言上進行瞭革新與演變,促成瞭中國古典傳記嚮現代傳記的轉型。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內容摘要

第一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形成的背景及其意義
第一節 人物傳記成為傳播新思想的載體
第二節 傳記文學與大工業帶來的西方文明
1.清朝傳記文學的發展狀況
2.人物傳記與提高國民程度
第三節 傳記文學宣教啓濛與人生的藝術化
1.營構人心,啓濛新民
2.文學近代化運動與新傳記的誕生
第四節 傳媒與傳記文體的演變
1.文體變易與社會文化
2.文學變革對傳記文體的影響
3.傳記文體由文言文嚮白話文演變

第二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理論的新突破
第一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理論産生的曆史及文化背景
1.傳記文學與改造國民性
2.打倒孔傢店
3.啓濛思潮與“自我意識”的確立
4.人性解放與自我書寫
第二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理論的形成及發展
1.對古代傳記理論的繼承
2.對西方傳記文學理論的藉鑒
3.現代傳記文學理論的形成
第三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理論的新突破
1.傳記文學由文言文嚮白話文轉型
2.傳記文學的文體演變及其意義

第三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作品的新突破
第一節 現代傳記文學的轉型及其意義
1.以情動人,呼喚人性
2.以古人為楷模,愛國奉獻
3.真實記錄,反映時代
4.以史為鑒,寓教於傳
5.自我剖析,揭示內心
6.親曆實錄,見證曆史
第二節 現代傳記文學的審美訴求
1.真實的美學追求
2.人性的復蘇與個性的張揚
3.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閤
第三節 現代傳記文學中的極度“個人化”與“集體化”
1.“個人化”與傳主的立體多元
2.“集體化”與傳主形象的“高大全”
3.女性傳記中的“個人化”與“集體化”

第四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與西方傳記文學的交融及創新
第一節 基督教對現代傳記文學的影響
1.拯救與個性的張揚
2.原罪與懺悔
3.平等與博愛
第二節 英雄主義精神與中國現代傳記文學
1.英雄崇拜
2.信念與犧牲
3.英雄與傳記
第三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現代傳記文學轉型
1.由神性到人性
2.史學與文學的結閤
3.精神的自由與審美

第五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對古代史傳文學的繼承與創新
第一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對古代史傳文學的繼承
1.秉筆實錄
2.文其人,如其人
3.以文運事
4.筆鋒常帶感情
第二節 中國古代傳記文學與“改造國民性”
1.以古人為楷模
2.人生藝術化
3.愛國與英雄主義
第三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與中國古代史傳文學之比較
1.古代史傳文學催生瞭小說與小說引領現代傳記文學
2.古代史傳文體與現代傳記文體
3.古代史傳心理描寫與現代自傳中的“懺悔”心理

第六章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現代性
第一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中的傳主解釋
1.解釋與重演
2.解釋與移情
3.解釋與精神分析
第二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與現代思潮
1.科學主義思潮與現代傳記文學
2.浪漫主義思潮與現代傳記
3.寫實主義思潮與現代傳記
第三節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中的“審美現代性”
1.審美啓濛
2.信念與崇高
3.情者文之經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