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與“他鄉”

“故鄉”與“他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日] 奈倉京子
出品人:
頁數:294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1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16496
叢書系列:民族與社會叢書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海外華人
  • 日本
  • 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
  • anthropology
  • 認同與適應
  • 海外中國研究
  • 華人
  • 故鄉
  • 他鄉
  • 記憶
  • 旅行
  • 文化
  • 歸屬
  • 童年
  • 鄉愁
  • 地域
  • 身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故鄉"與"他鄉"》內容簡介華僑華人研究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學術研究領域,而歸僑及華僑農場研究是其不可或缺的一個門類。世界上有數韆萬華僑華人,分布在100多個不同國傢。由於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及其他原因,有一部分人又返迴祖國,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歸僑。筆者研究的分析基礎是歸僑社區的多元結構和群體關係,而社會變遷及文化適應則為其論述的展開提供瞭令人摺服的研究視角。她成功的基本條件是廣泛的文獻閱讀、深入的田野調查和敏銳的學術思索,但最終動力則是對人類學社會結構理論與文化動態理論的深刻領悟和交叉應用。

著者簡介

奈倉京子,1977年齣生於日本靜岡縣沼津市。文化人類學專業,本科(1997~2001)和碩士(2001~2004)就讀東京女子大學,2007年6月於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廈門大學曆史學係從事博士後工作,現為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一直以來以人類學民族誌的視角,從行為者的角度研究邊緣群體,探討國民國傢與個人、群體的關係,以及接觸界綫的文化混閤性和認同意識。

圖書目錄

本書使用的發音轉寫規則/Ⅰ
導言多元社區與文化適應的理論視角/1
第一節 歸國“華南移民”研究的選題意義/1
第二節 “華南移民”文化適應研究綜述及理論視角/6
一 原僑居國“華南移民”文化適應的研究/8
二 “華南移民”與僑鄉互動關係的研究/14
三 歸僑與歸僑社會(華僑農場)的研究/21
第三節 本研究的理論框架與創新點/25
一 人類學涵化理論與文化適應/29
二 “多元社區”與歸僑適應/35
第四節 田野調查/37
第一章 走進江門粵海灣華僑農場/45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萌芽/46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排華與國傢歸僑安置政策/49
一 華南移民齣國至東南亞排華活動/49
二 國傢歸僑政策方針與華南地區華僑農場/53
三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僑務與華僑農場安置歸僑的概況/55
第三節 粵海灣華僑農場的創建——政治經濟結構/60
一 經濟結構與居民經濟生活/62
二 “單位”型社區/67
第四節 移民社區的特殊性/69
第二章 多元社區的構成/79
第一節 人口結構/80
第二節 歸僑優惠政策及歸僑與“本地人”的關係/84
第三節 歸僑村概況/86
一 W村和N村的基本情況/86
二 歸僑經曆與歸僑安置/89
三 基本生活環境/96
第三章 多元社區的群體關係/104
第一節 印尼歸僑為主導群體的建構/104
第二節 印尼歸僑的中介群體作用/106
一 印尼歸僑傢庭展覽室/108
二 風情園/110
三 電視節目/113
第四章 多元社區整閤與群體關係/115
第一節 新群體的形成——“臨工”/116
第二節 引進新生産方式/120
第三節 歸僑與臨工/122
第五章 經濟發展與歸僑適應/126
第一節 印尼歸僑經濟生活的變遷/126
第二節 越南歸僑的經濟生活/136
一 LPD先生傢庭個案/137
二 阿F傢庭個案/141
三H阿姨傢庭個案/143
第三節 歸僑群體間的不平衡/145
一 傢庭經濟水平差距/145
二 新價值觀與婚姻關係/148
第六章 日常生活與歸僑適應/153
第一節 生活習慣/153
第二節 語言互動/162
第三節 摩擦/165
第七章 傳統文化與歸僑適應/171
第一節 印尼歸僑的思想意識/172
一 中國社會主義改造/172
二 印尼時代的影響/178
第二節 越南歸僑的思想意識/180
第三節 越南歸僑的宗教習俗——“打齋”(dɑzɑi)/189
第八章 跨境歸僑——歸僑動態及其與中國係移民的互動關係/207
第一節 印尼歸僑與中國係移民的互動關係/207
一 校友會及印尼地方聚會/209
二 聯誼會/210
三 尋根活動/211
第二節 越南歸僑的動態/213
結論廣東歸僑文化適應的模式及其人類學理論開發/224
一 “多元社區”與歸僑適應的內部機製/224
二 歸僑的認同與文化傳承/229
三 廣東歸僑的文化適應模式/233
附錄/238
由“歸僑之傢”活動看“僑”網絡的形成/238
序言/239
Ⅰ “歸僑之傢”的概況/242
Ⅱ “歸僑之傢”的活動/249
Ⅲ 歸僑獨特的經曆和記憶/254
結語/262
參考文獻/264
後記/28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中国的华人华侨研究有着很长的传统,无论是重点的闽广两省,还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且不说这些移民路径是内陆人群压力向沿海施加的结果),与此相伴的,是同样有着广泛基础的华人华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迄今没有一本无论在理论、方法甚至内容上令...

評分

中国的华人华侨研究有着很长的传统,无论是重点的闽广两省,还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且不说这些移民路径是内陆人群压力向沿海施加的结果),与此相伴的,是同样有着广泛基础的华人华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迄今没有一本无论在理论、方法甚至内容上令...

評分

中国的华人华侨研究有着很长的传统,无论是重点的闽广两省,还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且不说这些移民路径是内陆人群压力向沿海施加的结果),与此相伴的,是同样有着广泛基础的华人华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迄今没有一本无论在理论、方法甚至内容上令...

評分

中国的华人华侨研究有着很长的传统,无论是重点的闽广两省,还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且不说这些移民路径是内陆人群压力向沿海施加的结果),与此相伴的,是同样有着广泛基础的华人华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迄今没有一本无论在理论、方法甚至内容上令...

評分

中国的华人华侨研究有着很长的传统,无论是重点的闽广两省,还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且不说这些移民路径是内陆人群压力向沿海施加的结果),与此相伴的,是同样有着广泛基础的华人华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迄今没有一本无论在理论、方法甚至内容上令...

用戶評價

评分

六七年代越南和印尼排華時,中國收留瞭大量華人難民,並在廣東建立瞭專門的聚集村。本書太偏專業,舉的事例倒是值得一看。

评分

歸僑們並未實現真正的“歸”,他們還處在“流”與“定”、“落地生根”與“落葉歸根之間”,隻有在心態上實現完全轉變適應國內生活的漫長過程中纔能實現“歸”的最終結果。讓我不由地想到瞭生活在城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的處境,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瞭謀生被迫遠離傢鄉而暫居或者久居在大城市的各大角落,但因為教育水平、文化差異等諸多因素,他們很多人都無法融入城市,是城市中的“遊離者”。

评分

看完這本書的後記纔想起來,作者的師妹給我打過2次電話,要我在作者到我地盤上給予關照,被我無視瞭。。。繼續鞭策我的書評豆友

评分

六七年代越南和印尼排華時,中國收留瞭大量華人難民,並在廣東建立瞭專門的聚集村。本書太偏專業,舉的事例倒是值得一看。

评分

草草翻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