樋口一叶(1872-1896)
1872年(明治五年)5月2日生于东京都,父亲是政府下级官吏,家境贫寒。
5岁入学,11岁小学毕业后退学。
15岁加入诗人中岛歌子创办的诗歌创作组织“荻之舍”, 学习和歌、书法和古典日文。
17岁,父亲因家业败落,不久去世。一叶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妹妹的生活重担,并替故去的父亲还债。
19岁,决定当作家,经人介绍成为《朝日新闻》的记者,开始从事创造。
20岁,发表小说《暗樱》,但是还没形成独自的风格。
21岁,发表《下雪天》、《琴声》。
22岁,文风逐渐发生变化,写出《花洞》、《暗夜》等。同年12月还写出了《大年夜》,在当时博得了大作家们的高度评价。
23岁,连载代表作《青梅竹马》,并着手写《行云》、《经文几案》、《蝉蜕》、《浊流》、《十三夜》等,陆续发表于各种刊物。
24岁,一叶生命的最后一年。写有未完成的作品《末紫上篇》,此后病情越来越重,但她并没有停止写作。除了《清醒草》、《咎由自取》等小说外,还发表了散文、诗歌等。《清醒草》得到了明治时代的文豪森欧外的高度赞扬。
除了小说以为,一叶还留下许多散文和4000首诗歌,以及自15岁开始精心写下的日记四十多卷。
2004年11月,一叶的头像被印在5000 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成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
包括樋口一叶的代表作《埋没》《大年夜》《行云》《浊流》《十三夜》《自焚》《岔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以妓女15岁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为中心,描写她周围一群孩子受混浊社会环境的残害和腐蚀,预示着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悲惨命运。一叶细腻的笔锋,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伤哀愁挥洒得淋漓尽致。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一 最近“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触动了不少人心中的那份文艺, 大家纷纷转发评论称赞译文比原文更唯美, 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偏好于原文的那句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也许是在纠结于汉译句子中所平白多出的那份主观感受吧, 些许...
评分 评分初接触《青梅竹马》这本书时,完全是因为周氏兄弟对作者樋口一叶先生的高度评价。“观察有灵,文字有神,天才至高,超绝一世”,能够让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俩做出如此之高的评价,那必然不会是泛泛之流。 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才有些理解为什么一部恋爱短篇小说...
评分2004年,日本启用新版纸币,5000日元的正面是女作家樋口一叶的头像,这也是日本纸币史上第一次采用女性肖像。和死后的哀荣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樋口一叶年仅24岁,就死于贫病交加中。《青梅竹马》这本书的开篇,有一则简洁的樋口一叶生平年谱,从中以可以窥见她凄凉的一生...
评分2004年,日本启用新版纸币,5000日元的正面是女作家樋口一叶的头像,这也是日本纸币史上第一次采用女性肖像。和死后的哀荣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樋口一叶年仅24岁,就死于贫病交加中。《青梅竹马》这本书的开篇,有一则简洁的樋口一叶生平年谱,从中以可以窥见她凄凉的一生...
女性主义作家的笔法实在是不带感,底层的爱情总是很哀伤惆怅的感觉,日本人眼中青梅竹马的关系跟中国人不大一样啊,就像中国的传统文学一样,文学写的肥美的地方都少不了名妓。
评分20110712 之前读《大年夜》觉意犹未尽,可惜当时并无小说选集中译本。樋口一叶的女性大多形象清秀内心善良,奈何处境堪怜。 第一篇《埋没》不错,顿时想起许多武侠上的小桥段。
评分不胜扼腕,令人惆怅,或哀伤或明朗,女性飘摇的命运,也不乏轻快诙谐的民俗。
评分和1962年版一样都是萧萧所译。说起来樋口一叶真是太悲惨了,太悲惨了。
评分真令人悵然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