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米和塔彭丝去养老院探望上了年纪的艾达姑妈。养老院里住满了脾气暴戾、行为古怪的老人家。他们对于艾达姑妈对医生的诋毁不以为意,毕竟谁都知道这位老妇人有多难讨好。然而,随着洛基特夫人嚷嚷着有人在蘑菇汤里下毒和兰开斯特夫人喋喋不休地提到“壁炉后面有东西”,汤米和塔彭丝逐渐发现他们卷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谜团之中,并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6年,她以85岁高龄永别了热爱她的人们。
我是住在城市里的人,虽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跟父母一起回在山区的老家省亲。但是过短的时间是无法体会乡村的闲散生活的。我的环境是以“快”而著称的。所谓快,就像大多数都市人所了解的那样,是说的节奏。就算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也没有办法不受这个气氛的影响。我家附近的...
评分有时我觉得根据英文地名音译过来的名称很难记,有点不伦不类,听着像是假洋鬼子一样让人难以接受,但之所以记得这部书是因为故事情节中出现的让我影响深刻的一个对白,是由看到《麦克白》这个书名后,男主人公不由说起其中的著名诗句“tomorrow,tomorrow and tomorrow,...
评分旧文扒拉出来见见太阳:ppg @ 10.1 2006 阿婆笔下汤米塔彭斯夫妇是和读者一样不断成长的,从《暗藏杀机》里的相遇,同生共死,到《命运之门》里的闲言絮语,回忆憧憧,让人感叹岁月力量的同时,也觉得数年以来的并肩作战,实在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我们看到《名苑猎凶》里的...
评分根据看了几十本阿加莎小说的经验,这次终于猜中犯罪嫌疑人,遗憾的是不是根据情节猜出来的。我觉得这部小说不如以前看过的那么精彩,因为基本上没有实际进行的犯罪,全都是人们谈话中透露的关于一些事情的传闻,支离破碎,而这些碎片都跟小说开头出现的和蔼的兰切斯特夫人有关...
一直到塔彭丝挨闷棍都是五星水准,可惜后面的展开和解迷只有三星了,有关人性的剖析可以再加上一星。
评分这本书虎头蛇尾,前期诡异气氛营造很成功,中段赘述过多,结尾草草收场,不过凶手设置很有特色,后期作品中还算不错。
评分能不能解释下兰开斯特夫人为什么把最最重要的线索那幅画送给艾达姑妈,万一那只是毫无关系的一幅画,塔彭丝不是白忙一场?此外,这个故事高潮没出现就进入尾声,又有一个好事者被打闷棍,如果这算是波澜的话,简直老套。
评分BBC用整个《马普尔小姐》第二季证明了他们的确拥有给经典画龙点睛的能力。不是对比地看的话根本不觉得是一个故事,原文更多地是一种气氛的叠加,案中案的设置让人屏住一口气,去一层层剥开一个秘密,展开很牛逼,但结局有种“你特么在逗我?”的阿婆式泄气感。改编了之后增加了She is not safe不等于in danger而是is danger这个梗,然后把萨顿村也给写活了。抛去了繁复且格格不入的犯罪团伙的支线,再以近亲结婚流产来代替芭蕾舞演员人工流产后不孕来解释兰卡斯特太太疯魔的原因。BBC把核心保留下来了之后将一切处理得更加合理化了。
评分不到最后真不知道斯兰卡特夫人就是凶手,情节跌宕起伏。不过在电视剧里主角变成了马普尔小姐了,但是拍的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