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無綫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

寬帶無綫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電子工業
作者:李明齊//芮贇
出品人:
頁數:319
译者:
出版時間:2010-6
價格:5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2110995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無綫通信
  • 寬帶
  • 多址傳輸
  • 通信技術
  • 無綫接入
  • 5G
  • 演進
  • 移動通信
  • OFDMA
  • MIMO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寬帶無綫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以3GPP、3GPP2和IEEE 802係列三個標準化方嚮為背景,全麵、深入地介紹從第三代移動通信齣現以來已有和正在標準化的寬帶無綫通信係統演進過程中提齣的多址技術,以及與多址技術配套的物理層特有傳輸技術。全書共分為7章,主要介紹瞭寬帶無綫移動通信係統演進過程和標準化情況,以及國內外各公司和研究機構所提的多址傳輸技術;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多址傳輸技術;HSPA/HSPA+,cdma2000 1x EV-DO Rev.A/B等第三代移動通信短中期演進係統多址傳輸技術;3GPP長期演進(LTE)係統和3GPP2超移動寬帶(UMB)的多址傳輸技術;超寬帶(UWB)、移動WiMAX、移動寬帶無綫接入(MBWA)和認知無綫電等IEEE 802係列通信係統的多址傳輸技術;3GPP-LTE+及IEEE 802.16m等IMT-Advanced標準化提齣的多址傳輸技術;寬帶無綫通信發展過程中齣現的其他多址傳輸技術。

《寬帶無綫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對寬帶無綫通信係統演進過程中湧現齣的多址傳輸技術的發燕尾服和解決方案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內容翔實、新穎,適閤目前或者即將從事無綫通信研究和開發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與通信工程相關專業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閱讀參考。

著者簡介

李明齊,男,1971年生,200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係通信與信息係統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於中科院上海微係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無綫通信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副研究員(2006年1月起),碩士生導師(2007年9月起);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於中科院上海微係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瀚訊無綫通信有限公司係統部經理;2008年9月至今中科院上海微係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寬帶無綫移動通信研究室副研究員。自2005年開始參與3GPP LTE標準化和信標委立項的寬帶無綫多媒體(BWM)標準化工作,撰寫、提交和宣讀3GPP LTE提案20餘篇,BWM提案20餘篇。參加瞭FuTIJRE論壇和中日韓(CJK)-B3G工作組白皮書撰寫,並獲FuTURE論壇2006年度優秀個人榮譽。作為原創者之一,提齣瞭一種基於濾波器組實現的單載波多址傳輸方案(DFT-S-GMC),該方案曾參與3GPP LTE標準化,為BWM標準的核心技術,並申請國內、國際專利。負責完成基於DFT-S-GMC技術的寬帶無綫通信係統物理層和MAC層配套算法及方案設計、鏈路級與係統級性能仿真評估、原型和SoC驗證係統開發和外場測試。近年來,負責和參與瞭國傢“863”項目、重大專項、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際閤作等課題10餘項,為“十一五”重大專項“IMT-Advanced多址技術研發”課題負責人,申請/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PCT專利2項),在國、內外期刊和會議發錶論文30餘篇(EI/SCUISTP收錄20餘篇),被引用50餘次。

圖書目錄

第1章 綜述/1 1.1 引言/1 1.2 寬帶移動通信係統演進/2 1.2.1 3GPP演進係統/3 1.2.2 3GPP2演進係統/5 1.2.3 WiMAX演進係統/7 1.3 IEEE 802係列標準介紹/9 1.3.1 IEEE 802.15無綫個域網標準/9 1.3.2 IEEE 802.20移動寬帶無綫接入/11 1.3.3 IEEE 802.22感知無綫電/12 1.4 寬帶無綫移動通信多址傳輸技術/13 1.4.1 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3 1.4.2 第三代移動通信短中期演進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4 1.4.3 第三代移動通信長期演進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5 1.4.4 WiMAX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5 1.4.5 IEEE 802係列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6 1.4.6 IMT-Advanced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7 1.5 本書的主要內容/18第2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9 2.1 IMT-2000簡介/19 2.1.1 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的技術需求/19 2.1.2 IMT-2000標準簡介/20 2.1.3 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關鍵技術/21 2.2 cdma2000係統/23 2.2.1 cdma2000係統概述/23 2.2.2 cdma2000物理信道結構/24 2.2.3 物理信道的擴頻調製/26 2.2.4 擴頻碼/29 2.2.5 WCDMA係統/34 2.2.6 TD-SCDMA係統/50 2.2.7 cdma2000、WCDMA和TD-SCDMA技術比較/63 參考文獻/66第3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短中期演進係統多址傳輸技術/68 3.1 cdma2000短中期演進係統/68 3.1.1 cdma2000 短中期演進係統概述/68 3.1.2 cdma2000 1x EV-DO Rev.0和Rev.A/69 3.1.3 cdma2000 1x EV-DO Rev.B/77 3.2 WCDMA短中期演進係統/79 3.2.1 WCDMA短中期演進係統概述/79 3.2.2 WCDMA HSPA多址傳輸技術/80 3.2.3 WCDMA HSPA+多址傳輸技術/92 3.3 TD-SCDMA短中期演進係統/95 3.3.1 TD-SCDMA短中期演進係統概述/95 3.3.2 TD-SCDMA HSPA多址傳輸技術/96 3.3.3 TD-SCDMA HSPA+多址傳輸技術/105 3.4 第三代移動通信增強係統比較/109 3.4.1 TD-HSPA、WCDMA-HSPA與cdma2000 1x EV-DO Rev.A的比較/109 3.4.2 TD-HSPA+、WCDMA-HSPA+與CDMA2000 1x EV-DO Rev.B的比較/110 參考文獻/111第4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長期演進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13 4.1 3GPP長期演進係統/114 4.1.1 3GPP長期演進係統概述/114 4.1.2 3GPP LTE空中接口概述/119 4.1.3 3GPP LTE多址傳輸技術/126 4.1.4 3GPP LTE標準化備選多址方案/148 4.2 3GPP2演進係統/170 4.2.1 UMB係統概述/170 4.2.2 UMB空中接口概述/173 4.2.3 UMB多址傳輸技術/177 4.3 3GPP LTE與3GPP2 UMB係統比較/189 參考文獻/190第5章 IEEE 802係列通信係統多址傳輸技術/194 5.1 IEEE 802.15.3 UWB係統/194 5.1.1 UWB係統概述/194 5.1.2 TH-UWB多址傳輸技術/195 5.1.3 DS-UWB傳輸技術/195 5.1.4 DS-UWB和TH-UWB的接收技術/198 5.1.5 MB-OFDM多址傳輸技術/199 5.1.6 MB-OFDM-UWB和DS-UWB技術比較/201 5.2 IEEE 802.16e移動WiMAX係統/202 5.2.1 IEEE 802.16e係統概述/202 5.2.2 IEEE 802.16物理層基本特性/202 5.2.3 IEEE 802.16e多址傳輸技術/204 5.3 IEEE 802.20 MBWA係統/211 5.3.1 IEEE 802.20係統概述/211 5.3.2 802.20多址傳輸技術/214 5.4 IEEE 802.22認知無綫電係統/222 5.4.1 IEEE 802.22係統概述/222 5.4.2 IEEE 802.22多址傳輸技術/226 5.4.3 802.22標準化中其他候選多址方案/231 5.4.4 頻譜管理/233 5.4.5 IEEE 802.22與IEEE 802.16e特性比較/234 參考文獻/235第6章 IMT-Advanced係統多址傳輸技術/237 6.1 IMT-A標準化過程/237 6.1.1 IMT-A 標準化進程概述/237 6.1.2 IMT-A最小技術需求/238 6.1.3 IMT-A評估要求和測試方法/239 6.2 3GPP LTE Advanced係統/240 6.2.1 LTE Advanced標準化進展/241 6.2.2 LTE-A多址傳輸技術/250 6.2.3 LTE-A標準化相關多址方案/257 6.2.4 帶寬擴展技術/265 6.3 WiMAX係統/269 6.3.1 標準化進展/269 6.3.2 IEEE802.16m多址傳輸技術方案/272 6.4 3GPP LTE-A與802.16m的比較/285 6.4.1 LTE-A與802.16m總體特性比較/285 6.4.2 LTE-A與802.16m多址傳輸方案比較/286 參考文獻/289第7章 其他多址傳輸技術/292 7.1 VSF-OFCDM/VSCRF-CDMA傳輸技術/292 7.1.1 VSF-OFCDM多址傳輸技術/292 7.1.2 VSCRF-CDMA傳輸技術/296 7.2 GMC-xDMA傳輸技術/297 7.2.1 GMC-xDMA技術特徵/298 7.2.2 GMC-xDMA傳輸原理/299 7.2.3 GMC-xDMA性能/303 7.3 CS-OFDMA傳輸技術/306 7.3.1 CS-OFDMA基本原理/306 7.3.2 智能編碼技術/308 7.3.3 碼分雙工/309 7.3.4 CS-OFDMA應用和性能/310 7.4 LAS-CDMA傳輸技術/312 7.4.1 LAS碼的構造/312 7.4.2 LAS係統傳輸方案/313 7.4.3 LAS-CDMA多址傳輸技術分析/316 7.4.4 傳統CDMA技術與LAS-CDMA技術比較/317參考文獻/31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