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人類學書林

走進鄉村人類學書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黑龍江人民
作者:徐傑舜
出品人:
頁數:416
译者:
出版時間:2009-12
價格:32.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0708585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Anthropology
  • 鄉村人類學
  • 人類學
  • 田野調查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民俗學
  • 地域文化
  • 農村發展
  • 民族誌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走進鄉村人類學書林》一書共分為三編,分彆是文獻述評、範式發展和書林掃描。第一編“文獻述評”通過對中國鄉村人類學研究文獻的係統梳理,厘清中國鄉村人類學的發展脈絡,把整個“鄉土中國”的大緻圖像“全景敞視”在讀者的麵前。第二編“範式發展”選擇瞭四本最具代錶性的中國鄉村人類學著作——《江村經濟》《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分彆從社區、宗族、市場、民間宗教四個角度,對鄉土中國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剖析和解讀。第三編“書林掃描”涉及瞭20世紀20年代以來各個發展階段産生的優秀鄉村人類學著作,每篇書評都包括相應的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內容梗概和相關評價。

為瞭讓盡可能多的作者進入本書,原則上一人一本,許多大師鴻儒著作等身,傳世之作豈止一本,但僅選擇一本,唯費孝通、潘年英的各選瞭三本,閻雲翔的兩本。社區研究方麵,除瞭費孝通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雲南三村》,還包括楊懋春的《山東颱頭:一個中國村莊》、颱灣莊英章的《林紀埔:一個颱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以及“百村調查”係列(《內發的村莊》《屯堡鄉民社會》),“人類學筆行係列”(《故鄉信劄》《木樓人傢》《傷心籬笆》)等。另外,還有很多以某個具體的村落為調查點進行田野研究的成果,比如《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南昆八村:南昆鐵路建設與沿綫村落社會文化變遷》《嶽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一一20世紀川東雙村的錶達》《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雲南宣威莊子村調查報告》《鳳凰村的變遷》《灰村紀事——草根民主與潛規則的博弈》等。宗族研究的書,有被贊譽為“像竹葉畫一樣”的《金翼——中國傢族製度的社會學研究》及其迴訪作品《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也有楊方泉的《塘村糾紛—一個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和社會》、硃炳樣的《村民自治與宗族關係研究》等經典之作。市場研究的書有美籍華裔黃宗智以滿鐵資料為基礎的代錶作——《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而民間宗教研究的書則有劉曉春的《儀式與象徵的秩序——一個客傢村落的曆史、權力與記憶》、張宏明的《土地象徵——祿村再研究》、梁永佳的《地域的等級——一個大理村鎮的儀式與文化》。

誠然,研究的內容絕不是單一的,範式也會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社會人類學的範式基本上是以區域性、地方性模式建構或個案描寫為先導,以學科內部長期論辯為途徑而形成的。因此,學科範式是隨著研究實踐的深入而不斷修正和完善的。例如《廟無尋處——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人類學再研究》結閤瞭施堅雅的集市體係理論與弗裏德曼的宗族範式,探討瞭村落性質、村落親屬結構、村落政治、社會文化變遷、民族誌方法論等主題,並以田野工作所獲得的地方素材,尋求與黃宗智、杜贊奇、施堅雅等進行學術對話,以獲取對華北村落的洞見。又如,徐傑舜《新鄉土中國——新農村建設武義模式》一書所使用的“縣域研究”突破瞭傳統社區研究的局限,在區域研究的平颱上實現瞭研究範式的一次大轉換。

書中所列舉和評價的著作,是從不同的方麵提齣瞭帶有共性的中國鄉村問題,這也可以說是言在書中,意在書外吧!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馮雪紅(1968-),曾用名馮學紅,寜夏中寜人,博士,北方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教授,碩士生導師。2003年春之際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做訪問學者。2006年底始任《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主要從事民族學、女性人類學研究。參編著作有《迴迴古文觀止》(副主編)、《迴迴舊事類記》(副主編)。在《民族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寜夏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40餘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轉載1篇,被科技部《管理科學文摘》轉載1篇。《民族學田野調查的幾個問題》一文,被《新華文摘》2007年第22期論點摘編選錄。獲省級科研論文優秀成果三等奬2項,獲校級科研論文優秀成果二等奬1項。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傢社會科學基金、省級、校級項目多項。2002年1月被評為第三屆寜夏迴族自治區齣版係統優秀工作者,2006年5月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編輯。

徐傑舜,男,1943年12月齣生於湖南零陵。教授,博導,人類學學科帶頭人。196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分院(現為中南民族學院)曆史政治係,現為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常務副主編,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生導師,兼任廣西民族大學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先後齣版著作30餘本,發錶論文200餘篇。代錶作有《漢民族發展史》、《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等。在漢民族研究,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民族史、民族理論、民俗學諸學科中均有開拓性、創造性的貢獻,1994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科技人員”稱號、自治區重點學科帶頭人。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1
前言 /1
第一編 文獻述評 /1
鄉村人類學研究文獻迴顧 李富強 徐傑舜/3
中國鄉村人類學研究述評 韋小鵬 徐傑舜 張艷/68
第二編 範式發展 /83
人類學傢對鄉土中國的解讀 徐傑舜/85
從《江村經濟》看鄉村人類學的社區研究 海路/92
從《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看鄉村人類學的宗族研究 羅彩娟/106
從《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看鄉村人類學的市場研究 海路/142
從《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看鄉村人類學的民間宗教研究 李富強/182
第三編 書林掃描 /201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 /203
一個中國村莊——山東颱頭 /212
鄉土中國 /218
金翼——中國傢族製度的社會學研究 /225
林圯埔——一個颱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 /231
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 /240
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 /248
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 /255
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 /262
不等價交換——圍繞財富的勞動與消費 /270
“潘年英人類學筆記係列”叢書:《故鄉信劄》《木樓人傢》《傷心籬笆》 /277
南昆八村——南昆鐵路建設與沿綫村落社會文化變遷 /282
內發的村莊 /302
嶽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 /309
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錶達 /316
儀式與象徵的秩序——一個客傢村落的曆史、權力與記憶 /323
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迴訪 /329
超越鄉土社會——一個僑鄉村落的曆史文化與社會結構 /335
屯堡鄉民社會 /341
土地象徵——祿村再研究 /346
地域的等級——一個大理村鎮的儀式與文化 /351
雲南三村 /358
新鄉土中國——新農村建設武義模式研究 /366
塘村糾紛——一個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與社會 /373
廟無尋處——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人類學再研究 /379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裏的愛情、傢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 /385
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雲南宣威莊子村調查報告 /391
鳳凰村的變遷——《華南的鄉村生活》追蹤研究 /398
村民自治與宗族關係研究 /405
灰村紀事——草根民主與潛規則的博弈 /40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