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etween 1934 and 1942, these 10 stories by the author of "Suite Francaise" mine the same terrain as her bestselling novels. Nemirovsky achieves her penetrating insights with Flaubertian objectivity.--"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942年8月17日被杀害于奥维辛集中营。
2004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德尼斯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星期天》是内米洛夫斯基出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创作于1934年至1942年间的短篇小说,像《法兰西组曲》一样,探究法国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母女、夫妻间的紧张关系、法国资产阶级的行为习惯、宗教与个人身份的疑问;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内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暂人生的创作巅峰期写就的优美篇章。
人文社短经典第二号。2016年11月29日在中图网购买,14.2元。 从今年4月18日开始读,断续读了三个多月。300页,15个故事。 初读也没觉出什么好来,慢慢随着作者精准的笔触,冷静的旁观越看越心惊,一天读完一个故事,也总要回味咂摸一下。还要时时放手,以免消化不良。也无...
评分读内米洛夫斯基总让我想起一个人——张爱玲。内米洛夫斯基笔下女性的细腻敏感,俨俨然如张爱玲那一袭华美的袍子。只是相比张爱玲站在高楼阳台上,远观城市的喧嚣,内米洛夫斯基多了一份大时代背景下切身的惊惶与伤痛。毕竟,这个犹太女人三十九岁时就死于纳粹集中营,美丽的灵...
评分处女作《大卫•格德尔》的问世让内米洛夫斯基在初入文坛之时即获得了成功和认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终究由于战乱、种族迫害的问题被埋藏了半个世纪之久,直到本世纪初《法兰西组曲》的出版才让她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之中。如果说《法兰西组曲》代表了作家人生最后时光...
评分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星期天》虽与《法兰西组曲》相同写的是战乱时期法国社会的男女风貌,但在口感上完全不同。急促,失落的元素更浓。起先我不太适应本书的译文,一些句子的结构不在我认同的范围内,尽管它们依旧优雅、迷人。《法兰西组曲》的翻译袁筱一给我留下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