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巴勒斯坦

漫步巴勒斯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巴勒斯坦) 舍哈德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25
译者:马永波 杨于军
出版时间:2010-8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98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巴勒斯坦
  • 旅行
  • 散文
  • 随笔
  • 外国文学
  • 中东
  • 以色列
  • 社会
  • 巴勒斯坦
  • 旅行
  • 历史
  • 文化
  • 地理
  • 中东
  • 社会
  • 现实
  • 和平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漫步巴勒斯坦》内容简介: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拉贾·舍哈德开始漫步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是在一片正在消失的风景中行走。那些山可能对耶稣基督同时代的人很熟悉——直到混凝土被倾倒在花草上,给那些对这片土地怀着深切眷恋的人们带来不可挽同的改变。

七次步行历时二十七年,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山中、在耶路撒冷的荒野上、在穿过死海边的峡谷……每次步行都是在巴勒斯坦历史上不同的时期进行。现在,巴勒斯坦的很多自然资源都无法接近了。对于如何保护它们,拉贾·舍哈德至少用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看待濒危土地未来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拉贾•舍哈德(Raja Shehadeh),现居拉马拉,巴勒斯坦律师和作家。著有广受好评的传记《房子里的陌生人》,小说《布根香停止了歌唱》被改编成深受欢迎的舞台剧。舍哈德是先锋无党派的人权组织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分部Al-Haq的创办者,他还著有多部有关国际法、人权和中东问题的著作。《漫步巴勒斯坦》获2008年奥威尔奖。

目录信息

再版序言
导言
漫步1 苍白的山神
…从拉马拉到哈勒沙…
漫步2 阿宾纳土地案
…从拉马拉到安昆亚…
漫步3 幻想的入口
…可兰,死海和德拉齐溪谷…
漫步4 沙漠中的修道院
…纤特溪谷到杰里科…
漫步5 你是如何超越它的
…加尼亚、拉斯卡卡和迪尔阿玛…
漫步6 想象的漫步
…戴博谷…
尾声 戴面具的牧羊人
…拉马拉到艾恩伊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曾在荒野里无望哭泣的犹太先知以赛亚,在去埃及的路上在这个溪谷里停留过。我也在荒野里大声呼喊,对着听不见我声音的世界。”——拉贾·舍哈德:《漫步巴勒斯坦》 文/严杰夫 根据圣经的记载,三千多年前,摩西带领着生活在法老政权下的以色列人,劈开红海、穿越旷野,跋山...  

评分

“曾在荒野里无望哭泣的犹太先知以赛亚,在去埃及的路上在这个溪谷里停留过。我也在荒野里大声呼喊,对着听不见我声音的世界。”——拉贾·舍哈德:《漫步巴勒斯坦》 文/严杰夫 根据圣经的记载,三千多年前,摩西带领着生活在法老政权下的以色列人,劈开红海、穿越旷野,跋山...  

评分

评分

“曾在荒野里无望哭泣的犹太先知以赛亚,在去埃及的路上在这个溪谷里停留过。我也在荒野里大声呼喊,对着听不见我声音的世界。”——拉贾·舍哈德:《漫步巴勒斯坦》 文/严杰夫 根据圣经的记载,三千多年前,摩西带领着生活在法老政权下的以色列人,劈开红海、穿越旷野,跋山...  

评分

2008年6月12日选自《经济学人》印刷版 原文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82161/new_review IT IS something of an irony that a land whose timeless beauty has survived basically unchanged since biblical times is being transformed by a people who base th...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沉默的锡安山看尽了以色列的前世与今生。只是犹太民族精神中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或许也永远地遗失在这漫长的充满血与火的转世回归之路中。人类是有多贪婪,难怪大卫王都说I shalt not want。爱因斯坦说,犹太人在压迫中辉煌起来,在敌意中发达起来,是因为犹太人利用了敌人的力量,使整个犹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如今的巴勒斯坦人又能否利用对抗的力量也重新创造奇迹呢?无人知晓未来将如何,谁都无法也不愿后退。可答案,也许早就写在《传道书》中了。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评分

翻译得比较差,原著的忧郁感体现不足,失去回味的空间,导致中间(尤其是第三次漫步)非常乏味。建议先了解这段历史再阅读,个人觉得作者本人倾向性太强,若不了解历史很容易被作者观点带走了。

评分

看看中东另一方的视角。但作者似乎充满了太多的愤懑,而少了些沉静与反思,让其文字缺乏说服力。本书最精彩的,是其最后两段对话,作者无意之间的记录,恰恰揭示了中东混乱局面的真相,特别是双方曲折的心理。

评分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沉默的锡安山看尽了以色列的前世与今生。只是犹太民族精神中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或许也永远地遗失在这漫长的充满血与火的转世回归之路中。人类是有多贪婪,难怪大卫王都说I shalt not want。爱因斯坦说,犹太人在压迫中辉煌起来,在敌意中发达起来,是因为犹太人利用了敌人的力量,使整个犹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如今的巴勒斯坦人又能否利用对抗的力量也重新创造奇迹呢?无人知晓未来将如何,谁都无法也不愿后退。可答案,也许早就写在《传道书》中了。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评分

文明的裂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