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的十字架上

在詩歌的十字架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廈門大學齣版社
作者:蔡鶴影
出品人:
頁數:303
译者:
出版時間:2010-5
價格:3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6153537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傳記
  • 詩歌
  • 文學
  • 現代詩
  • 情感
  • 生命
  • 信仰
  • 苦難
  • 救贖
  • 哲思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詩歌的十字架上:魯藜評傳》內容簡介:魯藜是一位“偉大信仰的殉道者”,是“憂患的寵兒”,他艱辛而跌宕的人生曆程,充分體現瞭我們翔安人的勇氣與毅力,其不朽精神值得我們弘揚,為此,我有瞭為之作傳的動嚮。

著者簡介

蔡鶴影,1939年齣生於翔安區馬巷鎮,196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中文係,原同安第二中學(現改名為艘門市翔安第一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福建省作傢協會會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在職期間,緻力於校園文化建設,構築瞭全國罕見的“舫山碑苑”,收集陳列瞭國內32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港澳颱地區)以及美國、新加坡等地名人書法傢的墨寶石刻百餘件,真草隸篆諸體皆備,主編齣版《舫山碑苑作品集》。曾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授予金質奬章,多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福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被授予廈門市勞動模範、廈門市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纔稱號。主要著作有散文《風帆集》、《人生是一種美麗》,傳記文學《陳村牧與集美學校》、《學村牧歌》等。

圖書目錄

序/洪龍泉
引子
這位不願把自己當作珍珠而寜願把自己當作泥土的詩人,卻被生活所揶揄,禁錮在高牆裏,鐵窗冷雨,真是太冤瞭,怎能不叫他泫然欲涕呢?
人生如一齣大戲,這僅僅是戲的開場……
第一章
香山北側的山腳下,有個不惹眼的村莊,那就是詩人魯藜的故鄉——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許厝村。翻開許厝的曆史,是一部風的曆史。風,孕育瞭許厝人與大地搏鬥的全部生命力;風,磨煉瞭許厝人漂洋過海的勇氣和毅力。
第二章
一個渴望讀書的孩子,卻無錢上學,那是多麼痛苦啊!每當魯藜在大街小巷聲聲叫賣,看到一群群孩子背著書包,歡呼雀躍擦肩而過,他總是投以羨慕的目光,心裏說不齣是什麼滋味。
第三章
“麵臨著我孩提時就遠離瞭的全然陌生的故土,那茫茫人海,那五光十色,五花八門的各式各樣的生活道路交織在我的腳下,何去何從,我不能不彷徨與徘徊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第四章
他還不滿20歲,就嘗到逃亡者的悲哀。他總不能長期呆在這“樊蘢”裏,再迴去當鄉村教師也不可能,路在何方?
第五章
1934年夏天,上海赤日炎交,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天氣。魯藜和莊同學冒著酷暑,秉一艘駛往上海的英商客輪,忐忑不安地踏上瞭“冒險傢的樂園”——大上海。
第六章
魯藜加入“左聯”,由一個愛國歸僑跨進瞭“詩門”,從此與詩結下不解之緣,成為一名詩人,這帶給他的是“有幸也不幸”的雙麵命運。
第七章
上海,這“冒險傢的樂團”,在民族危機深重時刻,黃浦江怒吼,反日的怒濤一浪高過一浪,澎湃洶湧,上海成瞭反日救亡的橋頭堡。
第八章
地下黨對每個有公開身份的黨員,都必須時刻加以保護,以防敵人的迫害,魯藜被指定作為一名青年警衛員,經常在夜裏護送江青到市內排演《大雷雨》,他們臨時編在一個黨小組。
第九章
1936年10月19日,魯藜聽到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後,就和楊應彬趕到愚園路萬國殯儀館,懷著沉痛的l心情悼念這位青年的導師,並參加齣殯儀式。
1937年春天,黨組織派魯纂到安徽蚌埠第三省立民族教育館當指導員,做風颱縣教育視導主任,利用公開閤法的職業從事鬥爭……
第十章
延安,巍峨的寶塔聳立於南門外的山巒上,直薄雲天。它像一塊大磁鐵,吸引韆韆萬萬的熱血青年奔嚮這革命聖地。
第十一章
延安,給魯藜的第一印象是嶄新的天地,充滿瞭陽光和歌聲。環境雖然艱苦,但麵對山山水水,紅紅火火的畫麵,他身上那種浪漫主義的政治理想和審美精神卻獲得瞭詩意的寄托,胸中的詩情又在激蕩。
第十二章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産動員大會,發齣“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剋服睏難”的號召,要求部隊、機關、學校發展生産。軍民用自己頑強的意誌,將以生産自救為目的的大生産運動推嚮瞭高潮。
於是,紡紗織布,開荒種地,生産運動搞得熱火朝天……
第十三章
在艱苦而繁忙的戰爭環境裏,魯藜詩情澎湃,日夜奔走在石多樹少的太行山兩側的山村裏,把充滿歡樂與痛苦、血和淚相交織的戰鬥生活升華為詩歌……
第十四章
火熱的鬥爭生活激發瞭詩人的靈感和情思,正如魯纂自己所說:“抗戰時期的文學創作,必須反映人民大眾轟轟烈烈的抗爭,我置身於時代洪流裏,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催促我不斷揮筆。作品産量之多,連我自己事後也感到驚訝。”
第十五章
1942年4月,“延安文協”的作傢被召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周而復、魯藜、楊朔、韋明等十多人,隨著軍區以上乾部組成一支200來人的隊伍,再次越過同蒲綫,不料在日軍封鎖綫上遏阻,耽誤多時,他們迴到延安時,文藝座談會已結束瞭。
魯藜來不及參加,不能素聆毛澤東同誌的重要講話,但過後他卻認真學習會議文件,更加堅定瞭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嚮。
第十六章
魯藜受審查,從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同,作品不能發錶,心情是鬱悶的,“心開始碎裂,我將失去最珍貴的友情。我已失去黨的愛情,我隻有碎裂,永遠碎裂”!在聯歡會上,人們歡聲笑語不斷,而他卻隻能強裝笑臉應付,內心又像受針刺一樣難受,不知怎樣生活下去,簡直生活不下去……
第十七章
1947年鼕,魯藜參加冀魯豫解放區土改運動。次年,土改結束後,他赴河北石傢莊任文協秘書。一年後,他隨著解放戰爭隆隆的炮聲與部隊一起,進駐天津西郊。
……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十二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永恒紀念
魯藜年錶
魯藜研究文章索引
參考書目
附錄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