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人權 人權研究 陳瑤華 human_rights 跨文化 港颱 法律 政治哲學
发表于2024-11-10
人權不是舶來品:跨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一般認為「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是否真是如此?
非西方國傢就一定會有落實人權的障礙和睏境?
究竟是「文化優勢」還是「組織化、製度化」纔是人權根源解釋的關鍵?
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
相反地,「亞洲價值」的倡議者最常以文化差異及主權為由,迴應聯閤國及人權團體的批判。人權的文化淵源解釋,成為政治保守主義及集權統治轉移焦點的手段。為理解以上所說的轉化過程,也為瞭釐清思考人權文化淵源解釋之意義,重新檢討「亞洲價值」的辯論有其必要性。
本書最終目標在於證明人權並非舶來品,最後並以華人文化傳統的人權淵源解釋為例,試探多元文化的人權淵源解釋,也就是多元的、非線性的文化淵源解釋之可能性。
一般會有「人權是西方文化產物」的信念,通常和歐洲西方國傢落實〈世界人權宣言〉的主導地位有關,認為歐洲落實人權有其文化上的優勢。亞洲、非洲則因為沒有這樣的文化優勢,纔會有落實人權方麵的障礙和睏境。這樣的想法是否符閤歐洲西方國傢落實保障人權的事實?本書以歐洲理事會落實歐洲區域人權保障為例,說明以上所說的「文化優勢」,其實並非一般以為人權發源地之自然效應,而是兩次世界大戰亟待重建的現實、民間及非政府組織的奔走,以及歐洲各國政府自我約束,遵守民主、法治程序的結果。
一方麵藉由顯示〈世界人權宣言〉與〈歐洲人權公約〉,在人權保障內容與範圍的差異,反駁「人權是西方文化產物」的說法。另一方麵觀察歐洲各國如何運用人權文化淵源解釋,促成區域國際人權的監督機製,顯示組織化及製度化文化價值纔是人權根源解釋的真正目標。
東吳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德國國傢人權機構訪問學人。東海大學哲學碩士,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康德哲學、人權哲學及女性主義。經歷:1999-2006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成員、2000-2001陽明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2002迄今颱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董事、2003-2006 東吳大學人權學程主任、2004-2008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2006-2007德國國傢人權機構訪問學人、2007迄今颱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文章有:〈康德論根本惡〉、〈和平不是烏托邦:康德論永久和平〉、〈女性與未完成的民主〉、〈基因資料庫的人權問題〉等。
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摘自《人權不是舶來品》簡介
評分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摘自《人權不是舶來品》簡介
評分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摘自《人權不是舶來品》簡介
評分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摘自《人權不是舶來品》簡介
評分任何過去的文化傳統,都沒有我們目前所說的世界人權概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假設「人權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卻沒有提齣任何清晰或具體的事證作為證明。既然人權與自由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為何很多亞、非區域爭取自由的思想及實踐的經驗,並沒有整閤到當代人權的理解和詮釋之中?--摘自《人權不是舶來品》簡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人權不是舶來品:跨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