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

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锐
出品人:
页数:43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4
价格:4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3108640
丛书系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图书标签:
  • 出土文献
  • 简帛
  • 思想史
  • 学术史
  • 诸子
  • 簡帛
  • 简帛学
  • 工具书
  • 简帛文献
  • 学术研究
  • 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古代思想
  • 文献学
  • 出土文献
  • 古文字学
  • 文化史
  • 丝绸之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内容简介:简帛书籍本来是原本的古代文献,其研究与文献学密切结合,是自然的。至于学术史这一学科,历来与简帛学关系较远,这是由于早期发现的简牍多属文书之类,与学术史少相干涉。但在20世纪70年代,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等发现以后,由于其内容性质,竟使简帛学与学术史研究互相结合起来,形成学术界的新潮流,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由于新出简帛珍异重要,前所未见,经过大家探讨,发现学术史这一学科中不少久已形成的定论有重新推敲和考虑的必要,这甚至包括若干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重写学术史”的呼吁,这便不能不说是“兹事体大”了。具体说来,比如由银雀山简引起的兵家源流问题,由马王堆帛书引起的“黄老”道家问题,由睡虎地简引起的法律史问题,由郭店简引起的“思孟学派”问题,由上博简引起的《诗论》研究问题,等等,其影响都很重大。

作者简介

李锐,1977年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学术思想史。博士论文题目为《孔孟之间“性”论研究——以郭店、上博简为基础》(2005.04)。截止2017年,已出版学术专著《简帛释证与学术思想研究论集》《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天、人、性:读郭店楚简与上博 竹简》(第三作者)《人物、文本、年代:出土文献与先秦古书年代学探索》《同文与族本:新出简帛与古书形成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研究反思
一、对《老子》之“道”的思索
二、“对文”分析法评析
三、《庄子》内外杂篇的关系问题
四、考证古籍年代之反思
五、“六家”、“九流十家”与“百家”
六、古代中西方的“学派”观念比较
第二章 古书的学派、年代研究
一、“朝请”与“朝廷”:简本《文子》与传本《文子》的一个重要异文研究
二、《文子》问题后案
三、论帛书《二三子问》中的“精白
四、《易传》道家说质疑
五、《系辞》的年代问题
六、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
七、评池田知久著《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
八、“思孟学派”的问题
九、郭店《穷达以时》再考
十、上博《慎子日恭俭》的学派属性研究
十一、论上博《鬼神之明》篇的学派性质:兼说对文献学派属性判定的误区
第三章 古简丛考
一、郭店《太一生水》补疏
二、郭店《尊德义》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郭店《性自命出》“实性”说
四、郭店《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的“故”字
五、上博《诗论》“怀尔明德”探析
六、上博《诗论》与儒家诗乐思想初探
七、上博《诗论》与《诗经》“四始”新证
八、从上博《诗论》看孔子的“民性”观
九、论上博《诗论》诸篇的分合
第四章 学术史研究
一、九流:从创建的目录名称到虚幻的历史事实
二、从“六位”到“三纲”
三、《恒先》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
四、由《恒先》看汉晋学术
五、疑古与重建的纠葛:从顾颉刚、傅斯年等先生对上古史的态度看古史重建
六、经史之学还是西来之学:“层累说”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七、由新出文献重评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过,可细看。

评分

叙述没有条理,表明思维混乱,今世学人的逻辑大多不合格。

评分

叙述没有条理,表明思维混乱,今世学人的逻辑大多不合格。

评分

叙述没有条理,表明思维混乱,今世学人的逻辑大多不合格。

评分

作者一系列論文集中篇幅最大,因而內容最爲充實完整的一部。對簡冊物質形態、古書年代證據、思想源流異同、古史理論方法均有細緻討論,關於顧頡剛“王國維觀”的論述也算準確,至於對顧氏古史學說的認識和表述、具體文獻的語文學釋讀乃至文風問題,在此不必訾議。 有一點值得注意:愈將“分析的歷史哲學”與“後”學應用於古書年代、古史傳說和早期思想,愈會帶來兩種取徑。一是自覺進行泛時研究,將研究限定在比較確定的語文學層面上,提供穩定的局部新見,而把整體圖景擱置在研究者的的思考中,避免表達且持續修正;一是增添“記憶”等疊床架屋的理論前提,並且在纏繞不清、非述非論的行文中模糊地加以運用。前者自是(理論和實際上都不完美的)正途,但對硬性知識要求極高,然若淪入後者,曾不如索性倒退回民元那種粗糙而清爽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