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

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科
作者:陈志文//李惠娟//孙杰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0-2
价格:2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04852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古村落
  • 蓬溪村
  • 社会经济
  • 变迁
  • 历史
  • 民俗
  • 乡村发展
  • 文化遗产
  • 地方志
  • 四川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内容简介:古村落作为社会群落的单元,其社会、经济变迁总是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试从居民点兴衰的根本动因入手,通过对同质人口集聚所产生的现象分析,总结出血缘村落及区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区域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区域内人群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影响区域内村落的物质、空间的形态,从而进一步创造、丰富了同质文化的物质内涵;这种特定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生命力,它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突然消失或转变为另一种文化形态。

以此为理论依据和研究的核心路线,以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和实物分析,论述了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因及内在的联系。

作者简介

陈志文,男,副教授、城市注册规划师。

1965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长期从事规划管理和设计工作,期间,在职攻读城规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调往浙江师范大学。

曾任金华市科协委员、浙师大城规系主任等职,兼任浙师大农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城乡规划与理论、建筑与文化、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中国江南农村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分析》《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研究的新领域》等论文十余篇。

李惠娟,女,副教授。浙江金华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日语专业,2003年获日本国立琦玉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日语系副主任。曾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进修一年,在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89年起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国文化、中日文化比较。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以人为本的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村镇建设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等论文十余篇,曾主持省、校级科研项目多个。

目录信息

导论第一章 谢氏后裔村落群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族源探究 一 谢氏寻根,炎黄之后 二 名门望族,出守永嘉 三 山水诗祖,妙笔生花 四 归隐始宁,谢陶同曲 五 两宗及宋,上蔡分支 第二节 楠溪谢氏后裔村落群的形成 一 桃源仙境,避世天堂 二 康乐后裔,避居永嘉 三 手足相煎,氏族裂变 四 瓜迭绵延,众枝同根 第三节 村落群形成的原因与共性 一 村落生态过程 二 谢氏村落群的共性第二章 蓬溪村古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 第一节 隐士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态分析 一 隐士文化产生的背景 二 隐士文化的内涵 三 隐士文化与建筑文化 四 隐士文化的建筑特征表现形态 第二节 村落的选址 一 封闭的人居环境 二 良好的景观意象 三 狭小的环境人口容量 四 经典的风水格局 第三节 村落的空间布局 一 自由式的空间布局 二 树枝状的道路交通与组团空间结构 三 宗族组团结构 第四节 院落的空间结构布局 一 院落的用地规模——隐士的疏狂与叛逆 二 院落的规划思想——儒、道文化的整体糅合 三 院落的空间布局——动、静空间的有机结合 四 院门和院墙第三章 独特的建筑风格 第一节 住宅建筑 一 住宅建筑的基本形制 二 住宅建筑的外向性 三 门塾 四 厅堂(前厅、后厅) 五 建筑材料 六 建筑结构 七 建筑风格 第二节 祭祀建筑 一 祭祀建筑的空间布局 二 宗祠 三 庙宇 第三节 小品建筑 一 康乐亭 二 三官亭 三 清风亭、云仙亭第四章 蓬溪村社会与文化变迁 第一节 宗族的控制与管理 一 宗族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宗族的控制与管理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村落的控制与管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三 改革开放以后 第三节 村落社会结构 一 家庭和婚姻结构 二 村落阶层结构 三 村落组织结构 第四节 文化习俗的演变 一 文化的演变 二 习俗的演变 第五节 宗教信仰的历史演变 一 宗教的产生 二 宗教信仰的演变第五章 村落经济变迁 第一节 村落生产力演变 一 垦荒 二 异地置田 三 重农轻商 四 穷守故里 五 分田到户 六 外出创业 七 来料加工 八 旅游经济的开发 第二节 村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制度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制度 第三节 村落经济结构演变 一 所有制结构 二 产业结构 第四节 村落人口、劳动力和就业结构演变 一 村落人口和劳动力演变 二 劳动力就业结构第六章 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建设现状的调查与评述 一 蓬溪村整体空间格局现状 二 古村落的现状 第二节 古村落空间景观的评点 一 古村落外围自然景观的评点 二 古村落建成区景观的评点 第三节 古村落空间景观整治 一 古村落外围空间的整治 二 古村落建成区的空间整治 第四节 古建筑的利用与保护 一 古建筑的利用 二 古建筑的保护 第五节 蓬溪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 蓬溪村的旅游环境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二 旅游资源调查 三 旅游资源评价 四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