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问题,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包括《布赖顿棒糖》和《第三者》在内的许多小说已被拍成影片,十分成功。
格林厌世悲观到极点,却又最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他作品中“恶”无处不在,暴力、罚罪、背叛堕落比比皆是,可最惊心动魄的却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他作品中的人物卑琐、绝望到极点,可是污泥中却能绽放出人性的光彩;他称得上是20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可同时有时讲故事的圣手,是20世纪整个西方最具明星效应的大师级作家之一,英国20世纪读者最多的小说家之一。
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斯坦布尔列车》是其第一部“消遣小说”。
故事发生在斯坦布尔列车,这一名噪一时的连接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上,围绕逃亡与追捕、梦想与现实展开,浓缩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各国的社会问题与精神风景。从比利时的奥斯坦德、德国的科隆、奥地利的维也纳,到塞尔维亚的苏博蒂察,主人公们相继登场:精明又多情的犹太商人迈亚特、高贵而失意的政治流亡者津纳、柔弱而善良的歌舞演员科洛尔、强悍而机敏的小报记者兼女同性恋梅布尔、虚伪又做作的畅销书作家萨沃里、猥琐而凶残的惯偷格伦利希等各色人物,怀揣各自的梦想与企图,在这趟浪漫和冒险之旅上相遇、碰撞,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场景。暴风雪中,革命者津纳为信念命丧异国车站。车至终点君士坦丁堡,虚假的欢乐奢侈、诱惑勾引的气氛消解了对艰难旅程不安的记忆,主人公各自有了不曾预料的归宿,一切恍若隔世。
在这部被作者自称为“刻意讨好读者”的书里,作者假借那部名噪一时的洲际快车,将异国情调、浪漫奇遇与污浊世态及庸常俗事杂糅混合;通过对信仰与背叛的描写,毫不躲闪地直视人类生存中的卑劣和自欺,心怀谴责地将无情的客观实在展示成为某种“消遣读物”。
每次读中译本,总担心如果译者水平有限,会不会给原著减分。但我也没有尝试阅读英文原著的动力,那已经是大学时代干的体力活+脑力活了。 格雷厄姆•格林,并非格林童话的那位格林,但这位格林也是一位受人尊崇的大师。那天在图书馆看到他的好几部小说,都是簇新的精装本,一...
评分一口气看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黄梅和黄晴翻译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斯坦布尔列车》(Stamboul Train),我感觉已经深深地被作品征服了。这本《斯坦布尔列车》实在太好看了,为读者呈现了非常有格林特色的一趟往返“奥斯坦德—科隆—维也纳—贝尔格莱德—伊斯...
评分在往返京沪的高铁上读完了这本格林厄姆的成名作,读书的环境和这本书刻画的故事发生地都在列车上,有时偶尔抬头看看飞驰的车窗外转瞬即逝的景致,再结合故事里刻画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欧亚大陆东方列车外的冰冷寒天,意象虽不同,但借由奔驰和行驶的方式还是能深切感受到那段发生...
评分2009年的12月12日,法国斯特拉斯堡火车站.在“维也纳,20时37分”的指示灯下,五节红底灰色车厢组成的老式列车静静的停靠在二号站台,堪称传奇的东方快车即将以最后一次运营结束百年的历史.略带冷淡的气氛让人不禁回想起1882年10月10日18:25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专列在鲜花...
评分格林的问题在于总是无法恰如其分。小说中人时有虚浮言行,感情与实在不搭。这一本尤其如此,但也带有初写者的谨慎与认真。可读。
评分纵然格林自认这只是一本为拍电影赚快钱的消遣小说,仍然非常值得一读。画面感一流……天知道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天才。与格林亲密相处200多页,是我的荣幸:)
评分格林的问题在于总是无法恰如其分。小说中人时有虚浮言行,感情与实在不搭。这一本尤其如此,但也带有初写者的谨慎与认真。可读。
评分很不错
评分列车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梦境一样,容人们偶然相遇,然后各奔前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