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刚看了老谋子的《归来》。很久没有中国导演去触碰“文革“了,但《归来》对文革背景下人性深挖不够。人性的变异,历史的荒诞都一闪而过甚至避之不谈,完全成了一个爱情守望的故事。陆焉识是高尔泰笔下在大西北改造的那种高级知识分子,经过怎样的饥饿与绝望,逃跑的惊心动魄,...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本书里的这段话:"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么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相比。大人物的冤屈总容易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
评分(大一时的读后感。)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托克维尔 文化大革命时的“上山下乡”运动,无疑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当年从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朝气蓬勃,满怀报国热情,用科学或人文知识武装好了自己,却没有等来在社会高...
评分一直想写点关于文革的感想,只是一来以前都是道听途说,不知从何写起,二来了解的事情都过于庞大和复杂,更加难以叙述,因此,这感想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感想,并未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最初知道有文革这件事,估计还是从书上看来的。具体是什么时间,我早就忘了。然后我回去问我...
评分刚看了老谋子的《归来》。很久没有中国导演去触碰“文革“了,但《归来》对文革背景下人性深挖不够。人性的变异,历史的荒诞都一闪而过甚至避之不谈,完全成了一个爱情守望的故事。陆焉识是高尔泰笔下在大西北改造的那种高级知识分子,经过怎样的饥饿与绝望,逃跑的惊心动魄,...
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