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对冯骥才的有限了解,始于多年前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神鞭》。这两年从网上得知他大力倡导并手体力行地挽救民间文化遗产,为此放弃了写作和绘画。但是直到读了《一百个人的十年》,我才意识到他是一位多么难得的作家。 从文学角度去评价这本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是纯粹...
评分This book puts everything in life into perspective. In those ten years of absolute absurdity, the most ridiculous story may actually be someone's reality. What's displayed in this book are both the lowest low and the highest high in mankind: Twisted psychol...
评分和平年代,往往人们都喜欢看悲剧,因为生活幸福却显得过于平淡 需要借助悲剧给生活一些波澜,也就是所谓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一向很喜欢冯骥才,高中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 记得是上课偷偷藏在课桌下面看,看得泪眼朦胧的,却又要躲老师 那一场运动,改变了上一代人的世界观...
评分一直想写点关于文革的感想,只是一来以前都是道听途说,不知从何写起,二来了解的事情都过于庞大和复杂,更加难以叙述,因此,这感想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感想,并未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最初知道有文革这件事,估计还是从书上看来的。具体是什么时间,我早就忘了。然后我回去问我...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本书里的这段话:"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么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相比。大人物的冤屈总容易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
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评分这书大陆版的豆瓣条目少了最早的91年江苏文艺版,当时只写了一半,所以标为第一辑。而更早的版本大概是87年的港版吧(香江出版社),在91年那个有点特殊的年代能够引进还是颇为幸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