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俄裔美国作家,20世纪杰出的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诗人、教授和鳞翅目昆虫学家,1899年4月23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他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先后居住在柏林和巴黎,开始了文学创作。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他在1955年所写的《洛丽塔》获得极大荣誉。此书的成功让他得以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其后他出版的英文小说《普宁》、《微暗的火》、《阿达》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纳博科夫的声誉在晚年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病逝。
关于译者
韦清琦
1972生,江苏南京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年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赴美国内华达大学访学,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英语系教授。学术兴趣包括英美文学批评、生态文化研究、翻译实践,著有《绿袖子,舞起来: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已出版的译著有《羚羊与秧鸡》、《末世之家》、《人性的因素》等六部。
豆瓣推荐、力荐之类的选项很不合理。 这本书极好,立意、手法、文笔都独树一帜,可是难懂,推荐给人看,也未必有几人能看懂。就像《洛丽塔》,读者众多,懂得怕是很少。在着魔的猎人旅馆,那个关键的时刻,不是亨伯特诱奸洛丽塔,是洛丽塔引诱了他,这一点有几人分得清?匆匆看...
评分波浪啊波浪 一片羽毛在风中颤抖 水花破碎 一朵蓝紫色的矢车菊坠入大海 一滴海水落上我的眼球 世界瞬间被放大 一个点在我胸腹中翻滚 仿若纳入了整个大海般涌动疯癫 猛然间 我的角度成为从甲板上仰视 密密连接的乌云 冲向我的喉管 烟硝硫磺的味道 咸涩的海水似将洗去一切 而手指...
评分记忆的起点在何处? 或许,我们会回忆起一棵高大笔直的木棉树(其树干之粗壮需四人合力才能围抱,而那骄傲的树顶燃起的普罗米修斯之火,后来却被宙斯的雷霆判以永久的沉默),树下,夕阳穿过叶片之间稀薄的空气投下橙色光斑,双胞胎中的一个坐在浴盆里,感到包围着自己身体那微...
评分全部读完的更新:我将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以证明生命的创造是毫无意义的。我死于一个普通的原因,后来被亲戚埋进盐碱地,是海平面上升后堆在海滩的众多尸体中的一个。当我睁开眼睛,感到自己光秃的肋骨被拔出来折断,还不知不觉地长了一衣青苔。我的情感像过期牛奶一样倒到地上...
评分我从来都没有如此崇拜珍视仰慕一个人——从来未曾痴迷不已地连他的一个单词或标点都不愿意错过——狂热而衷心地企盼他的一切的一切——我男神纳博科夫先生。 纳博科夫像一个奇迹。 才子煽情起来简直要命,我每次读纳博科夫都觉得自己要爱上主角了,即使是看他的文学讲稿,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