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机械制图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2
         1.1 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 2
         1.1.1 图板 2
         1.1.2 丁字尺 3
         1.1.3 三角板 3
         1.1.4 圆规 4
         1.1.5 分规 4
         1.1.6 铅笔 5
         1.2 制图的基本规定 5
         1.2.1 图纸幅面和格式 5
         1.2.2 比例 7
         1.2.3 字体 8
         1.2.4 图线 9
         1.2.5 尺寸注法 10
         1.3 几何作图 13
         1.3.1 等分线段 13
         1.3.2 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13
         1.3.3 斜度和锥度 14
         1.3.4 椭圆的画法 15
         1.3.5 圆弧连接 16
         1.4 平面图形的画法 17
         1.4.1 尺寸分析 17
         1.4.2 线段分析 18
         1.4.3 绘图方法和步骤 19
         1.4.4 尺寸标注 20
         1.5 徒手画图 22
         第2章 正投影基础 24
         2.1 投影法 24
         2.1.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4
         2.1.2 投影法分类 25
         2.1.3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26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6
         2.2.1 三视图的形成 27
         2.2.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8
         2.3 点的投影 29
         2.3.1 点的三面投影 29
         2.3.2 两点的相对位置 32
         2.4 直线的投影 34
         2.4.1 直线的三面投影 34
         2.4.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35
         2.4.3 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与投影面的倾角 37
         2.4.4 直线上的点 40
         2.4.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1
         2.5 平面的投影 43
         2.5.1 平面的表示法 43
         2.5.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44
         2.5.3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47
         第3章 基本立体 48
         3.1 平面立体 48
         3.1.1 棱柱 48
         3.1.2 棱锥 50
         3.2 回转体 51
         3.2.1 圆柱 51
         3.2.2 圆锥 52
         3.2.3 圆球 53
         3.2.4 圆环 54
         3.3 柱体 55
         第4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57
         4.1 截交线 57
         4.1.1 截交线的基本性质 58
         4.1.2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58
         4.1.3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59
         4.2 相贯线 68
         4.2.1 相贯线的基本性质 69
         4.2.2 利用积聚性求作相贯线 69
         4.2.3 利用辅助平面求作相贯线 71
         4.2.4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73
         第5章 组合体视图 74
         5.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74
         5.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74
         5.1.2 组合体表面的连接形式 75
         5.1.3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 76
         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77
         5.2.1 形体分析 77
         5.2.2 确定主视图 77
         5.2.3 画图步骤 77
         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78
         5.3.1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79
         5.3.2 截切、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79
         5.3.3 常见简单形体的尺寸标注 80
         5.3.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81
         5.4 读组合体视图 83
         5.4.1 读图的基本要领 83
         5.4.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84
         5.4.3 补画缺线与第三视图 87
         第6章 轴测图 90
         6.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90
         6.1.1 轴测投影的形成 91
         6.1.2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1
         6.1.3 轴测投影的特性 91
         6.1.4 轴测图的分类 92
         6.2 正等轴测图 92
         6.2.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2
         6.2.2 平面立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93
         6.2.3 回转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94
         6.2.4 组合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97
         6.3 斜二测图 98
         6.3.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8
         6.3.2 斜二测图的画法 99
         第7章 机件的基本表示法 101
         7.1 视图 101
         7.1.1 基本视图 101
         7.1.2 向视图 103
         7.1.3 局部视图 103
         7.1.4 斜视图 104
         7.2 剖视图 105
         7.2.1 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105
         7.2.2 剖视图的种类 108
         7.2.3 剖切面的种类 110
         7.3 断面图 114
         7.3.1 断面图的概念 114
         7.3.2 断面图种类 115
         7.4 其他表示法 117
         7.4.1 局部放大图 117
         7.4.2 简化画法 118
         7.5 第三角画法简介 121
         第8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123
         8.1 螺纹 123
         8.1.1 螺纹的形成 123
         8.1.2 螺纹的基本要素 124
         8.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126
         8.1.4 螺纹的种类和标注 128
         8.2 螺纹紧固件 132
         8.2.1 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132
         8.2.2 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133
         8.2.3 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134
         8.3 键、销连接 139
         8.3.1 键及键连接 139
         8.3.2 销及销连接 141
         8.4 齿轮 142
         8.4.1 直齿圆柱齿轮 143
         8.4.2 直齿圆锥齿轮 146
         8.4.3 蜗轮蜗杆 148
         8.5 滚动轴承 149
         8.5.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 149
         8.5.2 滚动轴承表示法 151
         8.6 弹簧 152
         8.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 152
         8.6.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152
         8.6.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在装配图中的画法 153
         第9章 零件图 155
         9.1 零件的作用与内容 156
         9.2 零件的视图选择 157
         9.2.1 主视图的选择 157
         9.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160
         9.3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160
         9.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63
         9.4.1 尺寸基准 163
         9.4.2 尺寸标注形式 164
         9.4.3 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164
         9.4.4 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168
         9.5 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 169
         9.6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72
         9.6.1 表面结构表示法 172
         9.6.2 极限与配合 177
         9.6.3 几何公差 182
         9.7 零件工艺结构 186
         9.7.1 铸造工艺结构 186
         9.7.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87
         9.7.3 零件图上圆角过渡的画法 189
         9.8 读零件图 190
         9.8.1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90
         9.8.2 看图举例 191
         9.9 零件测绘 193
         第10章 装配图 197
         10.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197
         10.1.1 装配图的作用 197
         10.1.2 装配图的内容 197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98
         10.2.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99
         10.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99
         10.3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203
         10.3.1 尺寸标注 203
         10.3.2 技术要求 204
         10.4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204
         10.4.1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 204
         10.4.2 装配图的明细栏 205
         10.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206
         10.5.1 接触处结构 206
         10.5.2 便于装配、拆卸的合理结构 207
         10.5.3 防松结构 208
         10.5.4 密封装置 208
         10.5.5 其他结构 209
         10.6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209
         10.6.1 了解和分析装配体 210
         10.6.2 分析和想象零件图,确定表达方案 210
         10.6.3 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 211
         10.7 读装配图 213
         10.7.1 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213
         10.7.2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213
         10.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15
         10.9 部件测绘 217
         10.9.1 测绘前工具的准备 218
         10.9.2 了解测绘对象 218
         10.9.3 拆卸零件和画装配示意图 219
         10.9.4 绘制零件草图 220
         10.9.5 画装配图 220
         10.9.6 画零件工作图 222
         第11章 其他图样 223
         11.1 展开图 223
         11.1.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225
         11.1.2 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 226
         11.1.3 展开应用举例 228
         11.2 焊接图 230
         11.2.1 焊缝的图示法 230
         11.2.2 焊缝符号 231
         11.2.3 焊缝的标注方法 234
         11.2.4 焊接图示例 236
         下篇 计算机绘图
         第12章 AutoCAD绘图环境及基本操作 240
         12.1 了解用户界面及学习基本操作 240
         12.1.1 AutoCAD用户界面 240
         12.1.2 调用命令 242
         12.1.3 选择对象的常用方法 243
         12.1.4 删除对象 243
         12.1.5 撤销和重复命令 243
         12.1.6 取消已执行的操作 244
         12.1.7 快速缩放及移动图形 244
         12.1.8 窗口放大图形、全部显示图形及返回上一次的显示 244
         12.1.9 设定绘图区域大小 245
         12.2 设置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 246
         12.2.1 创建及设置机械图的图层 247
         12.2.2 控制图层状态 249
         12.2.3 修改对象图层、颜色、线型和线宽 249
         12.2.4 修改非连续线的外观 250
         第13章 绘制和编辑线段、平行线及圆 251
         13.1 绘制线段的方法(一) 251
         13.1.1 输入点的坐标绘制线段 251
         13.1.2 使用对象捕捉□□绘制线段 253
         13.1.3 利用正交模式辅助绘制线段 254
         13.1.4 剪断线条 254
         13.1.5 延伸线条 256
         13.1.6 上机练习——输入点的坐标及利用对象捕捉绘制线段 257
         13.2 绘制线段的方法(二) 257
         13.2.1 结合对象捕捉、极轴追踪及自动追踪功能绘制线段 257
         13.2.2 绘制平行线 259
         13.2.3 打断线条 260
         13.2.4 调整线条长度 261
         13.2.5 上机练习——用LINE、OFFSET及TRIM命令绘图 262
         13.3 绘制斜线、切线、圆及圆弧连接 263
         13.3.1 用LINE及XLINE命令绘制任意角度斜线 263
         13.3.2 绘制切线、圆及圆弧连接 264
         13.3.3 倒圆角及倒角 266
         13.3.4 移动及复制对象 267
         13.3.5 旋转对象 268
         13.3.6 上机练习——绘制圆弧连接 270
         13.4 综合训练——绘制三视图 270
         第14章 绘制及编辑多边形、椭圆及剖面图案 272
         14.1 绘制多边形、椭圆、阵列及镜像对象 272
         14.1.1 绘制矩形、正多边形及椭圆 272
         14.1.2 矩形阵列对象 274
         14.1.3 环形阵列对象 275
         14.1.4 镜像对象 276
         14.1.5 上机练习——绘制对称图形 277
         14.2 对齐、拉伸及缩放对象 278
         14.2.1 对齐对象 278
         14.2.2 拉伸图形 279
         14.2.3 按比例缩放图形 280
         14.2.4 上机练习——利用旋转及对齐命令绘图 281
         14.3 画断裂线及填充剖面图案 282
         14.4 关键点编辑方式 284
         14.5 综合训练——利用编辑命令绘图 285
         14.6 综合训练——绘制剖视图 286
         第15章 书写文字及标注尺寸 287
         15.1 书写文字的方法 287
         15.1.1 创建国标文字样式及书写单行文字 287
         15.1.2 在单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号 289
         15.1.3 创建多行文字 290
         15.1.4 添加特殊字符 291
         15.1.5 编辑文字 292
         15.2 标注尺寸的方法 292
         15.2.1 创建国标尺寸样式 293
         15.2.2 创建长度型尺寸 295
         15.2.3 创建对齐尺寸标注 296
         15.2.4 创建连续型和基线型尺寸标注 297
         15.2.5 创建角度尺寸 298
         15.2.6 直径和半径型尺寸 299
         15.3 标注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 300
         15.4 编辑尺寸标注 302
         15.5 上机练习——插入图框、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结构符号 303
         第16章 零件图及装配图 305
         16.1 传动轴 305
         16.2 转轴支架 308
         16.3 蜗轮箱 311
         16.4 由零件图组合装配图 313
         第17章 打印图形 315
         17.1 打印图形的过程 315
         17.2 设置打印参数 317
         17.2.1 选择打印设备 317
         17.2.2 使用打印样式 317
         17.2.3 选择图纸幅面 318
         17.2.4 设定打印区域 318
         17.2.5 设定打印比例 320
         17.2.6 调整图形打印方向和位置 321
         17.2.7 预览打印效果 321
         17.3 打印图形实例 322
         17.4 将多张图纸布置在一起打印 323
         附录A 极限与配合 327
         附录B 螺纹 332
         附录C 常用标准件 335
         附录D 常见结构 344
         附录E 常用材料 346
         参考文献 348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