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25年在中国上海发生的反日民族运动为背景,描写了居住在那里,浮游彷徨的一个日本人的苦恼——思念死亡的日子,与舞厅的舞女和汤女接触……与中国共产党女斗士芳秋兰戏剧性的邂逅和离别。从视觉、心理两方面追寻作品中人物的崭新文体,传达了战争前夜国际都市上海的浓郁气息。代表昭和初期新感觉派文学的先驱都市小说。
作者: 乔晓轩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年11月20日版面 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11-20/68476.html]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流派,于上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那就是以刘呐欧、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也...
评分作者: 乔晓轩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年11月20日版面 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11-20/68476.html]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流派,于上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那就是以刘呐欧、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也...
评分作者: 乔晓轩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年11月20日版面 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11-20/68476.html]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流派,于上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那就是以刘呐欧、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也...
评分作者: 乔晓轩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年11月20日版面 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11-20/68476.html]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流派,于上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那就是以刘呐欧、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也...
评分作者: 乔晓轩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年11月20日版面 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11-20/68476.html]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流派,于上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那就是以刘呐欧、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也...
异国视角书写20年代的上海,确实挺独特的,不过也不是那么好。。。
评分为啥谁都爱参木?我买的二手书特别搞笑,每次有床戏,原主人就在旁边画出来,写一句“what the fxxk?” 我真的快笑断气!
评分机缘巧合读到了市面上都没有的书,然而并没有很惊艳。虚无主义的感觉让我怀疑一脉相承到了村上春树这里,故事性略差。从一个有趣的侧面看五卅运动的上海,然而小说并非史实,不用纠结真相。
评分假期作业。政治话题不太懂,喜欢这种新感觉文风
评分为啥谁都爱参木?我买的二手书特别搞笑,每次有床戏,原主人就在旁边画出来,写一句“what the fxxk?” 我真的快笑断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