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西(John Hersey),中文名韓約翰,1914年生於天津,十歲時隨父母返迴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完成學業。1937年夏天,他在暑假期間為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劉易斯•辛剋萊爾擔任秘書,同年鞦到《時代》雜誌工作,兩年後被派往《時代》的重慶分部。整個二戰期間,他往返於歐亞大陸,為《時代》、《生活》、《紐約客》撰稿。
約翰•赫西是最早踐行“新新聞”寫作手法的記者(盡管他後來對這種手法不無批評),對美國的新聞報道産生瞭很大的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廣島》、《阿達諾之鍾》(A Bell for Adano,1945年獲普利策奬)等。1965年起,約翰•赫西任教於耶魯大學,長期講授寫作課程。1993年逝世。
很早以前,我知道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但也仅仅是知道而已。随着自己接触的东西增多,渐渐地多了解了一些关于二战和原子弹的信息,可是也不全面。直到看了广岛。对二战的受害国家来说,两个原子弹加快了日本投降的脚步,降低了盟军的牺牲人数。对广岛人来说,这颗原子弹在他...
評分《广岛》是约翰·赫西在1945年获得普利策奖后,受邀前往广岛采访幸存者,以还原核弹爆炸前后广岛人民的状态。作为日本的敌对方以及原子弹的投掷方,美国人会去怎样复现这段历史呢? 约翰·赫西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作为胜利者的优越感,而是以六个“被爆者”为切入点,冷静客观...
評分 評分本来就只是一本new yorker的长度,所以也就像看一本杂志一样,翻一翻一翻得就把这小薄本子翻完了~可是,这六十年前的专刊~嫩是建构了这样的图景,让人回到过去,终生难忘。 有人质疑hersey这么冷静的笔调,到底是不是真是个铁石心肠。这当真是个伪问题了,老老实实的叙述就是...
評分《广岛》:那颗我们都知道但又不知道的原子弹 文/盒饭君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掷了名为“小男孩”的新式炸弹——原子弹。 这句话我们一直当做常识来认知。仔细想想,频繁的民族争端屡屡被提及,二战(日本侵华战争)被多次搬上银幕,但我们对“原子弹”的认识好像仅仅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