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M. Barry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著作《细胞变异》被译成12种语言出版,《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获“史密斯奖”、“南方图书奖”等众多奖项。《大流感》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
译者:
钟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教授、西藏大学教授等。
金力,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生物医学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美洲华人遗传学会会长, 教育部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摩尔根-谈家桢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现为《人类基因组学》(英国)主编、《人类生物学》(美国)、《突变研究》(美国)、《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中国生物学前沿》(中国)、《人类学杂志》(克罗地亚)等杂志的编委。
断断续续读了一部分,感觉书的内容贯穿了现代传染病学的历史,从巴斯德发现感染的原理开始,若干继承者不断深入探索,直至发现DNA/RNA遗传机制为止。 虽然以1918大流感为题,感觉事实上并不是那次流感的纪实。
评分同济大学教授张晓艳站在自家的大书架前,左右翻找,取出一本已经翻烂的《大流感》。 就在之前,她收到一位相熟领导询问这本书的短信,称“到处都买不到”。这才意识到,丈夫钟扬这本2008年出版的译作再度成了畅销书。 读过《大流感》的人们感慨,书中所描绘的百年前情景竟与新...
评分全球大范围的流感一般每20年到50年爆发一次,现在距离上一次1968年爆发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已经过去40年了。危险啊!经济萧条,再来个大流感,大家就只好窝在家里孵小鸡了。 其实对付这种烈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公共卫生。以史为鉴,建议所有公共卫生官员都去看看90年前那次...
评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人类却总是健忘。】 1918年肇始于美国的大流感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爆发。战争带来的巨大人员流动将病毒由美国最先带到欧洲,继而扩散至全世界。拥挤的军营、过载的轮船、甚至短暂的接触,无一逃不过病毒传播的魔掌,这一场横扫世界的流感带来了千万人...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之一,不过那时候是只知道对物理学和化学而言是这样,现在才明白那个年代果真是现代自然科学的辉煌年代,是有金色光芒笼罩的黄金时代。大流感的那个年代,1918年前后,恰好是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是刚从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