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倉天心在20世紀初旅英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瞭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相繼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覺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書》(The Book of Tea,1906)被並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麯”,前一部刊行於倫敦,後兩部刊行於紐約。
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多種譯本,並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該書在為岡倉天心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也嚮西方世界譜寫瞭一麯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
“茶道”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作者文筆清雅雋永,蘊藏文人氣息,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
《茶之書》能引發中國讀者思考的地方應不隻這些……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可以共同品味藝術殿堂裏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精華,然而,當岡倉天心滿懷深情的守護“大和之心”時,難道我們不也應當好好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
——“岡倉天心研究”著名專傢、學者 蔡春華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把世俗形下的飲饌之事,提升到空靈美妙的哲學高度,甚至視為安身立命的終極信仰。
——颱灣作傢 蔡珠兒
《茶之書》,是使日本文化走嚮世界的書,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觀察傢 李長聲
岡倉天心(Kakuzo Okakura)
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傢。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啓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建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曆於印度與中國,最後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著作《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於這段時間。天心自幼學習外語,因其典雅動人之英文寫作,三種著作皆於美國和英國齣版,影響20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可謂非常深遠。
很精致的一本书,虽然在对茶道本身的介绍并不体系,其严谨性也有待考究,但全文不失为文采隽永,芬芳满溢。看完之后再次感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该传承的文化没传承,不该传承的却统统下来了。 全文摘录笔记: ----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
評分我喜欢上茶,细细想来有六年了。两千多个日子里,每一天的工作都在茶的香气和氤氲中开始。 吃过早饭,收拾妥当。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清洗茶器。用流水将茶盏、茶海、茶碗一一洗过,放入茶盘。沸腾的水已经“呲呲”作响,《茶书》形容水沸声,如云瀑呜咽、狂浪拍岸,或者雨过竹海...
評分在2011年的日本出版热里,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1888-1941)的著作《“粹”的构造》,缀在冈仓天心(1863-1913)《茶之书》的后头“打包”亮相,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九鬼是冈仓的艺名。 这两本书合并在一起,有雅版的功能——作为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日本”新旧杂陈、...
評分在中国,古时讲开门七件事里,茶占了最末一位,再结合前六者“柴米油盐酱醋”,都是平平常常、生活的况味。可见当初茶之一物,没有一点登堂入室、超凡入圣的迹象。无怪乎红楼里妙玉称其为一碗解渴的浊物罢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本来的喝茶,就只是单纯的喝茶,并无诸...
評分我喜欢上茶,细细想来有六年了。两千多个日子里,每一天的工作都在茶的香气和氤氲中开始。 吃过早饭,收拾妥当。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清洗茶器。用流水将茶盏、茶海、茶碗一一洗过,放入茶盘。沸腾的水已经“呲呲”作响,《茶书》形容水沸声,如云瀑呜咽、狂浪拍岸,或者雨过竹海...
硬傷多瞭去瞭,一百年前忽悠洋鬼子可以,一百年後忽悠中國人就有點過頭瞭。要是天心泉下有知,估計要心虛的。
评分實話:失望,不是茶人心
评分硬傷多瞭去瞭,一百年前忽悠洋鬼子可以,一百年後忽悠中國人就有點過頭瞭。要是天心泉下有知,估計要心虛的。
评分茶道精神源自道傢與禪宗,它的影響遠超過茶藝而延伸至日本的建築、花道、繪畫、裝飾乃至整個日式生活方式。——這本書的觀點。但是,從文字中見人品,我不喜歡作者這個人~以及,如果單純喜歡茶,推薦看央視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作為發茶葉的源地,我們對茶有更多發言權。
评分實話:失望,不是茶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