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考察了中国诗歌精神,上起《诗经.国风》,下讫于近代“文学革命”,并分析了中西文学、中日文学在思想内涵、艺术传统、形式体裁、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与《宋元明诗概说》两本一起读的,吉川先生对中国诗格有种一以贯之的理解,就是“燃烧和持续”(六朝唐代),“悲哀的扬弃”、“心情渐趋平静”(宋)。他喜欢将具体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去分析,对中国诗歌的把握和选取,也是精准和独到的。
评分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 只有近千年来产生的虚构的文学是唯一的例外,无论小说或戏曲都被容许以口语为其使用的语言。 着重表现的技术:文学首先必须在其表现的技术上,必须使用高层次的言语。 在素材方面毋宁是崇古的→①对于非虚构的素材的尊重②对语言表现得特别尊重 文学创作...
评分《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评分这几日在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吉川称中国文学,是抑制对神的关心只凝视人间的文学,这个民族的文学题材是:人间的事实。此书可与斯蒂芬-欧文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并看。
评分《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