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考察了中国诗歌精神,上起《诗经.国风》,下讫于近代“文学革命”,并分析了中西文学、中日文学在思想内涵、艺术传统、形式体裁、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日本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研究专家。
高桥和已(1931-1971),日本作家,中国文学研究专家。
与《宋元明诗概说》两本一起读的,吉川先生对中国诗格有种一以贯之的理解,就是“燃烧和持续”(六朝唐代),“悲哀的扬弃”、“心情渐趋平静”(宋)。他喜欢将具体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去分析,对中国诗歌的把握和选取,也是精准和独到的。
评分从一个日本学者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诗,别有一番风味。以各个时期的作家为主线来写一部中国诗史不乏新颖之处。 其中明显可看出作者并不谙熟中国文化(如作者坦言不知“归来煮白石”中的白石为何物),但作者的诚挚与谨慎,值得我们赞赏!
评分这几日在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吉川称中国文学,是抑制对神的关心只凝视人间的文学,这个民族的文学题材是:人间的事实。此书可与斯蒂芬-欧文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并看。
评分对于中国诗的研究,日本学界有两位当仁不让的大师——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巧的是,他们都来自京都大学。中国诗史置于日本学界的视域之下,呈现出诸多国内学界的不曾有过的新鲜。 我读的这本《中国诗史》是台湾明文书局版于1983年由刘向仁先生翻译的筑摩书房本。国...
评分对于中国诗的研究,日本学界有两位当仁不让的大师——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巧的是,他们都来自京都大学。中国诗史置于日本学界的视域之下,呈现出诸多国内学界的不曾有过的新鲜。 我读的这本《中国诗史》是台湾明文书局版于1983年由刘向仁先生翻译的筑摩书房本。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