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美國北長老會派至中國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瞭62年(1850—1916,其間有四年時間不在中國),曾任北京同文館和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他精通中國語言和文學,對晚清中國社會有微細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是清末在華外國學者中首屈一指的“中國通”,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曆史人物。著有《漢學菁華》(The Lore of Cathay)和《花甲憶記》(A Cycle of Cathay)等。
——读《中国觉醒:国家地理、历史与炮火硝烟中的变革》 在个人的记忆里,我总是无法忽略一个事实,即在今天我的家乡,晋南、晋东南的一些地方,曾经有很多新教世家,有些地方,整个自然村落里几乎家家都是这样的世家,现在的后辈中也还有人信教,——就在这个现代中国。我曾...
評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我的评论,首先,因为这本书我不得不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这必将是庞杂和不堪的。其次,此书采用的常见的西方记者式的文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遮蔽读者的眼光。再有,无论丁韪良比其他同时代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更有好感,更有同情心,以及在向中国传播西方...
評分此书分量较重,值得大力推荐。 然而,现在豆瓣上著录的“作者简介”,笔墨甚为可笑。转贴一段如下: “九十高龄的丁韪良在中国仙逝,死后他常常被喻为“19世纪的利玛窦”。的确,和他的前辈利马窦、汤若望等人一样,他们来到中国都是为实现“传教”这一目的,无疑,从这个目的...
評分——读《中国觉醒:国家地理、历史与炮火硝烟中的变革》 在个人的记忆里,我总是无法忽略一个事实,即在今天我的家乡,晋南、晋东南的一些地方,曾经有很多新教世家,有些地方,整个自然村落里几乎家家都是这样的世家,现在的后辈中也还有人信教,——就在这个现代中国。我曾...
評分此书分量较重,值得大力推荐。 然而,现在豆瓣上著录的“作者简介”,笔墨甚为可笑。转贴一段如下: “九十高龄的丁韪良在中国仙逝,死后他常常被喻为“19世纪的利玛窦”。的确,和他的前辈利马窦、汤若望等人一样,他们来到中国都是为实现“传教”这一目的,无疑,从这个目的...
寫作業用。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曆史學地真他媽糟糕。
评分寫作業用。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曆史學地真他媽糟糕。
评分寫作業用。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曆史學地真他媽糟糕。
评分寫作業用。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曆史學地真他媽糟糕。
评分寫作業用。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曆史學地真他媽糟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