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日本作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
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
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
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几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她垂下帷幕,汹涌的涛声绝尘而去, 月光如下,浮出一片梦幻般的愁怅。 很喜欢在《雪国》上的淡淡的两行简介,迷蒙与怅惘,含蓄与不舍。故事退居其次,留下的只有一幅淡雅唯美水墨山水画卷,和难以名状的哀伤。 故事发生在驶往雪国的列车上。黄昏的夜色在身后...
评分川端康成先生写了这两部伟大的作品,让我对这个落樱缤纷的国度第一次产生了友爱的感情。或许这算是伟大的事情——文学,在某些时候,可以说是超越国度与意识的。 如果说《雪国》给我一个绝望的思考,那么《古都》就是给我一个继续希望的理由。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回忆...
评分“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那一列火车,将岛村又一次带进了雪国,也将读者带进了这一场静静落下的雪中。去年的岁终年末,在那样寒冷的雪之国度,可以称得上是纨绔子弟的岛村在温泉旅馆遇上了驹子;而一年后的那列驶进雪国的火车上,岛村见到了叶子;一年之后的雪国,...
评分我最欣赏的川端康成译文是刊登在1979(?,记不准确了)的《外国文艺》杂志上的几篇小说,当时非常留意该译者——侍桁。其实,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 韩侍桁是三十年代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所谓的“第三种人”。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渊源颇深,只有具备很高的...
评分初识川端,始于他的获奖作品之一《古都》。那是高中时买的一本小册子,质量非常好,洁白的封面和坚硬笔挺的内页纸张,给阅读平添了几分愉悦。买的时候倒并不是冲着川端去的,那只是几个作家作品合集的一本,也并非当时阅读的重点。由于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看的时候没什么耐心,...
唉实在是太美了,我脑袋里所有关于日本的美好都在这里面出现了。说它唯美但是却不是靠堆积词藻,一点也不做作的文字,自始自终平缓的语气,偶尔出现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足以将我这样的糙人镇住。川端康成实在是伟大。
评分古都连续读了三遍
评分很久很久之前,大一时读的,当时觉得很日本;后来察觉,川端在《雪国》中受到了Valery那些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像车窗上映着的脸,与车站的情景,与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叠加;像结尾处,大火下,对黑夜星空的描述;日本友人告诉我说,这是他们语文课里的范文——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就到了雪国。这句话,也让我想起鲁迅的名句——我家背后的园子里有两颗树。。。。
评分不喜欢
评分质朴的美 细腻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