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变中国

日本改变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海涛
出品人:
页数:273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
价格:2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572637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历史
  • 政经社科
  • 社会
  • 政治
  • 中国
  • 文化
  • 和谐社会它要读
  • 日本
  • 中国
  • 历史
  • 文化
  • 近代史
  • 交流
  • 影响
  • 社会
  • 政治
  • 东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改变中国》内容简介: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捩点上,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当中国凭借改革开放重享大国应有的尊严时,日本又因参拜靖国神、挑起钓鱼岛争端,再次成为中国人民的麻烦。当前日本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威胁不过是其历史的延续。解除日本对中国的百余年来的威胁,不是想办法让日本弱小,而是要实现中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日本改变中国》剖析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纷繁复杂的线索,就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破解中日不能两强并立的魔咒。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上
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捩点上,我们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当中国凭借改革开放重享大国应有的尊严时,日本又因参拜靖国神、挑起钓鱼岛争端,再次成为中国人民的麻烦。
一、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6
昏聩懦弱的晚清政府也曾通过"洋务运动"来实行"改革开放",但是甲午战争葬送了这场本来已经获得巨大成就的振作自救行动,也由此敲响了大清国的丧钟。
二、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27
日俄战争,这场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国际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比对日本和俄国的影响还大。中国的精英们不愿意再给政府时间。一切改革,都为时已晚。
三、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47
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后的赴日留学运动,竟然酝酿了一支埋葬大清国的革命力量。挽救,从另一个角度讲,却是埋下了颠覆的种子。
四、渔利辛亥革命,"二十一条"重创新民国>>>59
日本幕后支持中国的革命派是一次赌博。黑龙会"高瞻远瞩"的押宝,通过"二十一条"摘取了辛亥革命最大的果实,并且让中国陷入复辟和保卫共和的连绵内战中。
五、出兵阻挠北伐,妨碍中国统一>>>75
国民党的北伐统一战争,顺应时势,势如破竹。这个时候,日本悍然出兵阻扰,再次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梦魇。一个统一的中国,不符合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利益。
六、武力霸占中国东北,炮制满洲国>>>86
列强默认了"满洲国",10年之后的二战中,国际社会将为他们对日本的"宽容"付出了代价。但现在离二战还很遥远,这个时候承担日本重压的只有中国。
七、"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钟>>>95
在"黄金10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民国政府忍耐着日本占据东北的屈辱,一心经济建设。但在日本觊觎中国更大的领土和利益的情况下,这种忍耐式发展,只是空中楼阁。

第二章征服中国--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中心主义"学说继承"皇道史观",提出"八肱一宇"的观点:世界是由八条大绳子紧密连在一起的,最终归结到一个中心点,这就是日本。世界正等待着伟大的天皇之军来抚育、教化和征服,地球将被日本统一。与其为近邻的中国自然成为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征服中国,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一、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态的天下观>>>111
日本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又是一个狭隘的民族。它在强者面前是一幅谦虚的模样,对于弱者却往往暴露其野蛮和非人性的一面。
二、被扩张论者主导的明治维新>>>123
任何一个日本人一旦面对地图,就会发现朝鲜是一块跳板,而中国则是"彼岸"。日本人浮在大海中的"叶子"上,自然是缺乏安全感的,而大陆就是获得安全的地方。
三、侵华思想在日本民间泛滥>>>136
表面上看是武力强奸了正义,背后则是那些"落后必须挨打"的混蛋思想毁灭了文明。今天毋庸谴责福泽谕吉这样的民间思想家,而应从其言论中看到中国存在的问题。
附《脱亚论》
四、民间学术研究与武力侵华遥相呼应>>>148
在荒谬的时代,学术服务于政治,不再监督和质疑政府的政策,而是致力于解释政策的合理性。在日本就有这样一批历史学家,自愿地论证侵略中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泛滥殃及中国>>>156
1886年,正处于与清政府开展"军备竞赛"的时候,日本的财政难以满足海军建设的需要。天皇便带头捐款,解决了军费问题。
六、等级观孕育的侵华"皇军">>>165
在侵略战争中,武士道向恶、丑、黑暗一方倾斜。这支"不要命"的军队,随时准备为天皇献出生命。这支军队既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同时也粗野、残暴、毫无人性。
七、文人"从军",侵华成为一种"文化">>>172
日本,能产生大量的赞美战争和侵略的文人,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民族。日本侵华文学仅在1937年至1945年间,单行本就出版了一千种以上。

第三章摆脱日本的威胁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亲自操刀,阉割了日本,但是并没有也无法改变它的基因。尽管天皇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但太阳旗仍是那面太阳旗,日本仍然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中国屡屡被日本改变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不应再次出现。如何规避历史的重复,考验着中国人的应变能力。
一、战后中日友好幻象>>>185
日本要发展,就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所以有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友好局面;日本不愿意看到中国这样一个近邻日益强大,于是又有了"中国威胁论"。
二、被右翼"把持"的日本>>>198
总有一些事情,即使过去了60多年,人们仍会刻骨铭心。20世纪90年代,就在许多中国人已经对日本的侵略暴行"选择性遗忘"时,某些现实因素让其重新成为新鲜而疼痛的记忆。
三、警惕落入"反日"的圈套>>>207
如果我们不是盲目地反日,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日本战后政治生态发展的脉络,这样很容易发现,日本政治的右倾绝非在20世纪90年代突然发生的。
四、"中国威胁论"背后的陷阱>>>218
"中国威胁论"并不新鲜。100多年前,日本就发出过类似的声音。那时叫"清国威胁论",认为清国经过洋务运动,实力大增,威胁到了日本,然后就是甲午战争。
五、日本谋求"正常化"触动中国>>>227
日本这样一个近代以来向来喜欢说不的民族,注定要向现实说不。当年石原慎太郎炮制的那本《日本可以说不》的书,喊出了日本人的心里话,自然会大红大紫。
六、遏制中国符合日本的利益>>>237
日本是强国,中国也正在迈向强国之路。这是中日关系的重要背景。当下中日问题的关键,就是日本如何面临日益强大的中国和逐渐强大的中国如何面对日本的问题。

第四章假如不以仇恨的目光看日本
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了解,其最大的不客观在于带着仇恨、厌恶的情绪。如此,我们看日本必然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就可能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难以做到知己知彼。而在唐代,中国文化被日本人顶礼膜拜。那个时代的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最为开放、自信、宽容。那个时代,中国影响世界,中国改变日本。
一、爱学习使日本进步>>>247
日本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民族,历史上日本有两次大规模的学习,一次是唐化,以大化改新为代表的向中国学习;一次是欧化,以明治维新为代表的向欧洲学习。
二、"忠"使日本有凝聚力>>>252
日本在继承中国文化时,放弃了其核心"仁"而拔高了"忠"。忠,不仅是忠于天皇,更是忠于自己的主人,忠于自己的家族,忠于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工作。
三、跟随强者使日本免于挨打>>>255
美国大兵强奸日本妇女的事情不只一次发生,引发民众的抗议。但这并没妨碍日本和美国的友好。因为美国是第一强国,日本是第二强国,所以日本不会与美国为敌。
四、民主政体让日本受益>>>259
日本民主政治的建立,是美国和日本化敌为友的根本前提。美国一向以民主输出者自居,非民主国家就是敌人,民主国家就是朋友。日本就这样成了美国的朋友。
五、教育家"登上"钞票>>>262
日本的钞票上印的人像,以教育家居多。现在大多数日本妇女一旦生育,便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育小孩,因为教育孩子要比外出工作更能创造社会效益。
六、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265
出于对强者的"尊重",日本人认同美国的占领,认为正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建立了民主制,完善了天皇制。这种认识是日本战后和平发展并迅速在经济上崛起的重要前提。
七、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268
传统文化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替罪羊,精英们急于通过否定传统来实现涅槃重生。而此时,日本却让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核心动力。
后记说一句向日本学习有多么难>>>27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本身是个记者出身的缘故,文笔还相对的政治化。全书的视觉相对独特,当中对严防“愤青”为人所利用的观点,十分认同。

评分

封面红白象征日本的话为什么又用个新月图形呢.不解. 里面说的内容大多与中学课本观点并无两样,例如李鸿章。也适当地添加了点上面没讲的东西,例如蒋介石。 就全书而言,并没有过多的因为历史和民族原因而混淆视听是一大优点,相反,作者用非常公正和客观以及实用的眼神看待...  

评分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日本观察中国,每个中国人在讨厌、仇视日本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正视日本人的存在,降低姿态去看看日本人的精神与内涵,没有绝对好,亦就没有绝对的坏~~  

评分

作者本身是个记者出身的缘故,文笔还相对的政治化。全书的视觉相对独特,当中对严防“愤青”为人所利用的观点,十分认同。

评分

封面红白象征日本的话为什么又用个新月图形呢.不解. 里面说的内容大多与中学课本观点并无两样,例如李鸿章。也适当地添加了点上面没讲的东西,例如蒋介石。 就全书而言,并没有过多的因为历史和民族原因而混淆视听是一大优点,相反,作者用非常公正和客观以及实用的眼神看待...  

用户评价

评分

写的很历史书 不有趣但是观点不错 理性客观 日本永远是中国内心深处的一道坎强大自己是硬道理 因为日本只服强者

评分

推荐+0 原来是一本历史书 = = 书标题让人以为会有什么个特别论点呢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955187797/#next_photo

评分

每每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总有日本幽灵般的身影

评分

说一句向日本学习有多难

评分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可能存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