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古拉迈•拉詹,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2003年9月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在2003年获得了美国金融协会颁发的费舍尔•布莱克奖,该奖只颁予40岁以下最优秀的金融经济学家。
事实上,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拉詹在2007年就对全球顶级银行家发出严正警告:金融市场即将步入厄运。可惜的是,这个警告导致的唯一结果是,拉詹被命名为“厄运预言博士”——他成了金融界的笑柄。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10年5月,拉詹把自己的预言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断层线》,顿时风靡全球。
●金融风暴来临时,众人皆醉,他独醒——他是对的。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畅谈经济复苏时,
●他却大谈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他也将是对的。
●拉古拉迈•拉詹所有的智慧,都蕴含在这部名叫《断层线》的书中。
08金融危机后对于金融市场风险与投机,社会管理和决策的整体思考,在10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是具备远见和现实洞见性。十年间,中国国力和经济金融的壮大,货币超发的同时也带来更大金融风险及资本泡沫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民粹主义及内部政治调整,导致的国家间新型的贸易战,都是...
评分我非常非常喜欢此书,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偏好,有些人喜欢看小说,有些人喜欢看科技类,而我估计属于异类——偏爱政治经济类。 看了此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三点。 第一:理解了次贷危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后果。很多金融机构把贷款贷给根本不具...
评分巴曙松在序言中总结到: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革命的推动使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结构性失业,导致收入水平严重不平衡。在政治压力下,政客们推动了以扩大住房信贷为代表的宽松信贷政策,促使低收入阶层提前消费,后果就是助推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知识第一个“断层线”。 与发...
评分各方面的压力挤压形成了断层,确实是金融危机的一个形象比喻。经济增长与政治需求的压力,国内低利率与国际资本输入的压力。写作格局确实有IMF的一贯作风,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就差篇首的摘要了。笔者对中美两国的一些建议却是发人深省!
评分从美国教育数量和质量的缺陷入手,引申到劳动力市场中技术人员供需鸿沟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国家富有与发展速度无关,而是长期稳定积累的结果;出口增长是有限的,内需才蕴含着最大的问题和机遇;投资储蓄之间的正相关程度往往高出预期。老实说到了13年再看这本书,已经有些时间错乱了;将一些事件进行堆砌的写作手法目的性不是很强。
评分It's pretty sad it has no Chinese ver, but it would be even sadder to have a sucky sucky translated one, especially when considered the translated The Big Short and More money than good
评分今年最佳。强推给所有感兴趣macroecon的小伙伴
评分A marvelous book explaining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is much more insightful explanation than the Black Swan Theory.
评分前半部比较有劲,后半部全是经世济国的大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