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1920年生於江蘇高郵。
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昆明)中文系。1940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小學校的鐘聲》和《復仇》等。沈從文時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曾指導汪曾祺寫作。
1943年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出版小說集《邂逅集》。1947年在上海發表短篇小說《雞鴨名家》。1948年赴北平,失業半年,後經沈從文推薦任職於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第四野戰軍工作團南下,在武漢參加文教單位的接管工作,被派往一所女子中學任教。1950年調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先後擔任《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在此期間,1951年曾(短期)到江西進賢縣參加土改。1956年發表京劇劇本《范進中舉》。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張家口地區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改造。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任編劇。1963年,參加京劇現代戲《沙家浜》(《蘆盪火種》)的改編。同年,出版兒童小說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還參加了「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在80年代以後,進入創作高潮,發表《受戒》、《大淖記事》等許多描寫民國時期江南鄉土民情的小說。1997年5月病逝於北京。
汪曾祺創作小說的黃金時代是八十年代,他的《受戒》、《大淖記事》對所謂“尋根”小說的興起產生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他的小說大部分是短篇,主要取材於他所熟稔的江南水鄉的舊時生活,著意表現江南鄉鎮民間生活的優美的健康淳樸的人性。 汪曾祺不大看重情節,其?事方式是十分生活化和散文化的。自然,平,意境幽遠,底蘊深厚。語言文字則追求白描效果,簡煉,雅潔,樸素,富有韻味,耐人品咂。
汪曾祺的文章很轻淡优雅 师从沈从文的风格 隐隐地滑过翠翠的痕迹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总保持了文人雅士的那份儒雅与不露痕迹的幽怨 经历过黑暗的是十年 很多东西会被摧毁,要被打碎 汪曾祺留恋的东西恰是这些 不舍得吧,就要唱挽歌,当然也许有祈望想复兴 很喜欢他们的爱情...
评分 评分 评分有一个公社的书记,告诉汪曾祺一件事:有一天开公社干部会议,第二天整理会场准备再开会,看见桌上的胶台布上写着,是《受戒》的小英子跟和尚的对话,一个人写一句,全能背下来。 当汪曾祺不无得意地向香港作家施叔青讲述这件事时,距离《受戒》问世已逾七年,中国...
评分逝水不归,落花不再返枝。汪老笔下风物,多已流风断绝,邈乎其不可复追矣。
评分恕我浅薄,除了江南水乡的小情致,也看不出别的感受了。
评分毕飞宇说鲁迅的结构稳如磐石纹丝不动。汪曾祺却是摇曳多姿的像风中的芦苇。鲁迅是战士,汪曾祺是文人。看汪的文章简单明了,他深得中国文化精髓。文人和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文人更在意腔调趣味意境。汪不批判,他没那个兴趣也没那个能量更没有那个理性强度。汪是一个可爱的作家,但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评分他说,虽然写水不多,但充满水的感受。
评分小英子的脚印踩在了明子的心里,那种青春的莫名的悸动,也踩在了读者的心里,那种软软的温柔的感动。 ~~~~~~~~分割线~~~~~~~~ 小英子忽然把浆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的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分割线~~~~~~~~ 如果读到这最后的段落,你心里想着一个人,那你是幸福的,可能也是苦恼的;如果没有,你要去遇见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