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的文學進程

“現代性”的文學進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文史齣版社
作者:耿傳明
出品人:
頁數:277
译者:
出版時間:2003
價格:21
裝幀:
isbn號碼: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現代性
  • 文學史
  • 文化研究
  • 西方哲學
  • 現代主義
  • 後現代主義
  • 文學理論
  • 思想史
  • 社會思潮
  • 20世紀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原書號 7503412348

該書是作者關於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現代性問題的論文選,共收入21篇文章,均已在海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過,多篇被人大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摘要。該書以對嚴復的《天演論》和赫胥黎的英文原文比較為首篇,以對於90年代的“身體性寫作”的論述為結束,以現代性的文化心態、觀念演變為綫索,分析20世紀文學中的現代性問題,具有較強的係統性和理論思辨成分。

著者簡介

耿傳明,1963年10月齣生,山東省菏澤市人。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師範學院英語係(今聊城大學外語學院英語係),1985年7月本科畢業,獲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考入山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攻讀中國現代文學碩士學位,導師田仲濟、袁忠嶽教授。1988年7月畢業,獲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至煙颱師範學院(今魯東大學)中文係任教,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先後任講師、副教授。1996年9月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王曉明教授。1999年7月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7月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係任教。2003年11月晉升正教授,2006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任韓國濟州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ICS)作訪問學者。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 “新世紀”與“新文學”——躁動的“現代性”
1、 走齣“傳統”的動力追尋——《天演論》中的三種“聲音”
原載《文藝理論研究》 1997、6 。
2、“新世紀”“文明論者”的“西方”想象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起源
原載《華東師大學報》99、2人大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99、6轉載。
3、20世紀上半期文學史上“民族主義”的語境考察和語義分析
原載《華東師大學報》1997、4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研究》1997、10 轉載。
4、現代中國文學中的民族國傢敘事與文化認同
原載《齊魯學刊》2002、3
5、“新文學的選擇”——五四“文學的曆史進化”觀念的得與失
原載《煙颱師院學報》1998、3,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98、9轉載。
6、20世紀文學的“三分格局”與多元文化的互動矛盾
原載《南開學報》2003、2
7、兩種偉大與兩種激情——“現代性”文化進程中的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原載《外國文學研究》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捲》2002、10轉載
8、自我、生命、文學——鬱達夫創作的“現代性”特質
原載《煙颱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二、“現代性”曆史文化進程中的“時代寫作”與“個人性寫作”
1、從《貓城記》和《茶館》看老捨的“啓濛”立場和“文化懷舊”心態
2、 “京派”作傢蕭乾小說的審美距離與藝術自覺
原載《煙師學報》1992、1,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6轉載。
3、 大變動時代的“時代話語”與“個人性話語”——三四十年代文壇趨勢與“新浪漫派”
原載《華東師大學報》1997、4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研究》1997、10 轉載。
4、 一個審美主義者的“時代”關懷——40年代徐訏創作新解
原載《天津師大學報》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8轉載
5、“夢”和“理想”的歧途——無名氏前期創作與時代主導文學的疏離
原載《天津師大學報》2001、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8轉載
5、 彌閤“時代”與“永生”之間的斷裂——《無名書》的人文關懷與心靈探索
原載《展望》(颱灣)2002、3,4
三、 眾語喧嘩——多元文化語境中的“解構”與“守望”
1、“八五”文學新潮與多元文學格局的形成
原載《煙師學報》1992、1,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6轉載。
2、由“德”趨“道”――張煒小說近作的主題演進與“天地境界”
原載《臨沂師專學報》1995、4。收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3、“啓濛者”的尷尬與改造生活的睏境——從李銳看20世紀末的“啓濛”
原發《東方》2003、5
4、餘華小說創作中的“後人道主義”傾嚮及其對魯迅啓濛話語的解構
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7、3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98、3
5、“貌閤神離”——“新寫實”異於“舊寫實”的新意探源
原載 《藝術廣角》1997、4。
6、新時期民國史文學中的“末代儒傢”——兼論儒學傳統與“宗教性道德”
原載《煙師學報》1997、4收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7、 以“身體”的代“主體”的寫作――“晚生代”小說傢的寫作態度和立場
原載《理論和創作》98年第3期。收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結語: 轉換與拓展——現當代文學研究範型的更新
(題目與文字較原發論文略有改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天演論

评分

天演論

评分

天演論

评分

天演論

评分

天演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