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化民本思想與統治思想關係研究的若乾思路
第一節 本書的核心命題與基本觀點
第二節 選題、思路與方法的緣起
一、從一篇頗有見地的論文的事實依據談起
二、一批頗有學術價值的觀點與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
三、以羅列事實為主的研究方法
四、開展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係統研究
第三節 民本思想的內涵與外延
一、“民本”範疇的緣起
二、中國古代關於政治之“本”的思考
三、各種“民本”概念的利弊得失
四、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路
五、民本思想影響範圍的廣泛性乃至普遍性
六、民本思想與中國古代政治學說的關係
第四節 民本思想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根源和政治基礎
一、從若乾不恰當的主觀預設中走齣來
二、民本思想的曆史起點與主要來源
三、統治思想與民本思想演化過程的曆史分期
第五節 關於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一、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研究亟待改進與深化
二、統治思想的基本特徵
三、全麵研究統治思想的各種主要載體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章 早期的王權與民本思想的濫觴
第一節 三皇五帝傳說中的民本思想資源
第二節 敬神、尊君、重民三位一體的統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導齣途徑之一是宗族觀念
二、民本思想的主要導齣途徑之二是宗教觀念
三、民本思想的主要導齣途徑之三是政治經驗
四、民本思想的主要導齣途徑之四是社會認知
第三節 民本思想的初步理論化與君主規範的係統化
一、民本思想的三個基本思路更加清晰
二、提齣一批重要的相關理論與命題
三、提齣比較係統的重民政策原則
四、提齣比較係統的君主規範
五、民本思想的統治思想屬性
第四節 “以民為本”命題的明確提齣
一、批判性政治思想與政治行為明顯加強
二、對國傢與君主、君主與民眾的關係的認識更加清晰
三、規範性政治思維長屋發展
四、政治思維的思辨性大大提高
五、民眾在政論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六、重民政策的內容更加豐富
第三章 中華帝製的形成與民本思潮的泛濫
第一節 帝製初創與百傢爭鳴
一、歐亞大陸的帝國化與“周秦之變”
二、帝王觀念的理論化、典型化、係統化
三、民本思潮的泛濫與民本思想的理論化
第二節 先秦儒傢的民本思想
第三節 先秦道傢的民本思想
第四節 墨傢的民本思想
第五節 法傢的民本思想
一、“法傢”的基本特徵
二、思辨性很強的規範君權的政治理論
三、“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
四、法傢治民思想的政治實踐
第六節 先秦其他學派的民本思想
一、名傢的民本思想
二、陰陽傢的民本思想因素
三、農傢的民本思想因素
四、兵傢的民本思想因素
五、雜傢的民本思想
第七節 諸子學說與統治思想的基本關係
第四章 帝製的確立與民本思想的官學化
第一節 秦朝統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因素
、偏愛法傢的“雜傢”皇帝
二、秦朝統治思想中的規範性思維
第二節 漢初的黃老政治與民本思想的重大進展
一、漢初諸帝對“王者以民人為天”的認同
二、西漢初年諸帝的文化選擇
三、民本思潮的彌漫性擴散
第三節 儒術獨尊與統治思想的儒學化
一、《春鞦繁露》論“天立王以為民
二、漢武帝尊儒與儒傢成為官方學說
第五章 帝製的發展與民本思想成為全社會普遍政治意識
第一節 兩漢:儒傢經典崇拜與民本思想的官學化、經典化、
製度化、大眾化
一、孔子崇拜與儒傢經典崇拜
二、今文經學的民本思想
三、讖緯思潮中的民本思想因素
四、《白虎通》論社稷為天下、百姓而設
五、兩漢之際與統治思想演化趨勢相關的思想現象
六、東漢末年政治批判思潮的民本思想
七、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的民本思想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玄學思潮與統治思想哲學基礎的
轉型
一、漢魏至唐宋統治思想哲學基礎轉型的主要特點
二、玄學思潮的民本思想
三、儒傢經學的新進展
四、一些有代錶性的思想傢的民本思想
五、三國、兩晉、南朝君臣議政中的民本思想
六、北朝君臣議政中的民本思想
第六章 帝製的鼎盛與民本思想的高度哲理化
第一節 隋唐五代:君道的成熟、重民的實踐與盛世的
景觀
一、指導、規範、製約皇權運作的君道理論
二、隋朝皇帝的民本思想
三、唐代諸帝的民本思想與重民政策
四、儒學的復興和官方儒學的最新進展
五、《五經正義》對民本思想的係統論證
六、欽定道傢經典中的民本思想
七、隋唐著名思想傢的民本思想
八、唐末五代政治批判思潮中的民本思想
九、五代十國君臣議政中的民本思想
第二節 遼、西夏、金:民本思想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統治思想的深刻影響
一、崇尚儒傢經典,學習中華君道
二、遼朝君臣論“軍國之務,愛民為本
三、金朝君臣論“上天立君,使之治民
四、北方著名學者的民本思想
第三節 兩宋:《孟子》民本思想的官學化、經典化、
大眾化
一、兩宋朝堂議政中的民本思想
二、北宋改易更革思潮中的民本思想
三、幾部史學名著中的民本思想
四、理學思潮與“民貴君輕”思想的大眾化
五、南宋事功思潮和異端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第七章 帝製的極緻與民本的極緻
第一節 元朝:統治思想的理學化
一、程硃理學的官學化
二、元朝皇帝對“民重君輕”的體認
三、元朝著名思想傢的民本思想
第二節 明朝:理學獨尊及“民貴君輕”思想的廣泛傳播
一、明太祖、明成祖的民本思想
二、丘潛論“民之事即天之事
三、王守仁論“明德、親民之本為一事
四、張居正論“安民之要,唯在於核吏治
五、著名思想傢有關民本思想的重要論點
第三節 清朝:皇權的“乾綱獨斷”與儒傢民本思想的極緻
一、清初社會政治批判思潮的民本思想
二、清朝皇帝論“天下為公”、“民貴君輕
三、乾嘉漢學的民本思想
四、中國古代民本思想自我演化過程的終結
下冊
第八章 “立君為民”:設君之道與民本思想的政治本體論依據
第一節 源遠流長的立君為民觀念
一、立君為民觀念的濫觴及其理論化
二、諸子百傢國傢與君主起源理論的共性
第二節 “設君之道”的哲學依據
一、上帝鬼神立君說
二、天立君說
三、依據道義立君說
四、依據自然立君說
第三節 君主為構建秩序而設
一、以儒傢為代錶的立君以施政治民說
二、以墨傢為代錶的立君以統一天下之義說
三、以法傢為代錶的立君以定分止爭說
四、以《呂氏春鞦》為代錶的人類爭鬥立君說
五、差異與共性
第四節 君主為公眾利益而設
一、依據宗法立君說
二、為養育民眾立君說
三、為公眾利益立君說
第五節 君主為教化人性而設
一、荀子的聖人“化性起僞”立君說
二、董仲舒、孔穎達的立君教化民性說
三、宋明理學的君師教民復性說
第六節 “天為民立君”說對君權基本特徵的規定
一、君主政體的一般特徵
二、君主為國傢政治之本
三、君主權位的相對性
第九章 “民為國本”:民本思想與政治關係論
第一節 君、臣、民的政治定位
一、作為政治概念的君、臣、民
二、君、臣、民政治等級的理論定位
三、君、臣、民一體
第二節 民眾為國傢政治之本
第三節 各種重要的君民關係命題
一、立君為民
二、君為民主
三、君一民二
四、君主養民與民眾養君
五、利民則利君
六、富民足君
七、君舟民水
八、得民為君
九、民貴君輕
十、民為君本
第四節 “設官為民”的官民關係論
一、上帝愛民,為民設官
二、君不獨治,設官治民
三、君臣閤道,宮為民設
四、君臣一體,利害攸關
五、忠君愛民,清正廉潔
第十章 “政在養民”:民本思想與治民方略
第一節 維係政治關係的主要紐帶與治民方略
一、法傢的權勢與利益說
二、儒傢的倫理與道義說
三、道傢的“自然”說
第二節 三種基調不同的治民方略
一、老子以“愚民”為基調的治民方略
二、孔子以“教民”為基調的治民方略
三、商鞅以“弱民”為基調的治民方略
第三節 若乾獲得廣泛認同的治民政策原則
一、君主無為
二、令順民心
三、不竭民力
四、先富後教
五、以農為本
六、任賢治吏
第十一章 “以民為本”與重要的政治調節理論
第一節 天賦君權與“湯武革命”論
一、“天命”與“革命
二、“帝天之命,主於民心
三、“湯武革命”論的政治功能
第二節 立君為民與“天下為公”論
一、“天下為公”基本思路的曆史淵源
二、從立君為民到立君為公、為天下
三、從社稷重於君主到“民貴君輕
四、從“政在養民”到“平均天下
五、從“王道樂土”到“大同”理想
六、選賢與能、聖聖相傳的擇君之道
第三節 “天下有道”與“道高於君”論
一、從君德,到王道,.再到道義
二、“道高於君”的政治原則
三、“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第四節 “以德配天”與“內聖外王”論
一、從“修德配命”到“修齊治平
二、“內聖外王”的政治意義
三、王霸之辨
四、儒傢的“聖賢工夫”與“以禮自治
五、民本與君德
第十二章 “以人為本”:民本思想的理論結構和基本特質
第一節 《孟子》的命題組閤和思維方式
一、《孟子》的政治命題及其思想淵源
二、《孟子》的話題設定、闡釋方式與政治取嚮
三、《孟子》的命題組閤方式
第二節 “君為政本一民為國本”理論結構的普遍性
一、《周書》“尊君一重民”的理論結構
二、曆代大儒民本思想與《孟子》的相似性
三、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皇帝的民本思想
四、民本思想理論結構的普遍性推定
第三節 人本思想的政治取嚮與民本思想的基本特質
一、“天地之性人為貴
二、“人為貴”與“王為大
三、民為王政之本
第十三章 民本思想與帝製下的大眾政治心態
第一節 作為政治價值共識的“民貴君輕”理念
一、從明太祖刪節《孟子》談起
第十四章 儒傢的民本思想與帝製的根本法則
結餘:關於民本思想曆史價值的幾點思考
引用文獻版本目錄
後記
· · · · · · (
收起)